您的位置:
《拉手舞绝技舞蹈动作教学16》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拉手舞是高山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高山族舞蹈独特的拉手方法及踏足环舞的姿态,亦与今日“拉手舞”相一致,其图题字为:“诸邑收成之后,各社齐集数日,歌舞赛戏名曰做田”,可知此图像反映的正是高山族人民在丰收之后 ,歌舞欢庆的场面,这与如今在“丰收祭”时欢跳“拉手舞”的习俗刚好相吻合。 其主要特征是拉手而舞,高山语为“马利库拉”,拉手舞历史悠久,据《北史·琉球传》载:“歌呼踏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清代《台湾府志·番社风俗》载,“种粟之期群聚会饮,挽手歌唱,跳脚旋转以为乐。”拉手舞多用于祈年、婚礼等喜庆活动;这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每逢节日、婚礼、丰收等喜庆之日,高山族男女皆盛装欢跳拉手舞,常常通宵达旦,以至连续数日。青年男女也经常通过跳拉手舞谈情择偶。 拉手舞队形以圆形为主。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移动。其动作以下肢步法变化为主,有向两侧横移或前后进退及抬腿、勾脚、踏足、跳跃等,贯串于始终的动作是重拍向下的膝部颤动。舞者相互拉手,与相邻人拉手称小拉手,与相隔人拉手称大拉手,此外也有双臂向左右或上下摆动,及叉腰、甩腕等动作。舞时不用乐器伴奏,一人领唱,众人相和或同声齐唱。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庆贺丰收、赞美英雄或即兴编词。歌词中常夹有虚词或用整段虚词。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为轻拍。 “拉手舞”男女均可参加,日常娱乐时,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盛大节日可达数百人之众。舞时,分别围成一圈或数圈,通常由一位歌舞能手担任领唱。歌词内容有歌颂祖先的、赞美英雄的、祝贺丰收的、鼓励生产的、歌唱团结的及见景生憎爱分明即兴而歌等。在歌词中往往有很多虚词、衬词,如“哪罗弯哪依哪哟”、“因乃哟嗬因海呀”等,有时一段歌从头至尾都用虚词,也有在开始或中间加入一些虚词的。当成百上千的人拉起手来引吭高歌,整齐地变换着舞步,统一地抬脚、顿足时,那壮观的场面是可以想见的。在热烈的欢舞中,有些男子会兴奋地弯下腰去用雉羽扫过地面,再起身继续向前跳动,身体不断的一起一伏,甩得羽冠上下飞舞,欢腾的人群、如潮的歌舞,不断地翻卷着,忘情的围观者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歌舞的海洋中去。 “拉手舞”的动作主要由“上步”、“撒步”、向各方面的“抬腿”、“踏脚”等步法组成,由于节奏、组合的变化,舞步颇为丰富。男子还有大幅度的向前跳跃、全蹲,继而直立起等较激烈的动作。拉手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两旁人相拉,通常称“小拉手”其中又有手拉手及用小拇指互相勾连等不同方式。一种是隔一人相拉,形成互相交叉的连臂拉手,通常称“大拉手” 。“小拉手”时,双臂可前后、上下大幅度甩动或屈于身体两旁。“大拉手”则不便甩动手臂。“拉手舞”多沿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此外亦有单排、双排、螺旋、龙摆尾等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