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戴恩嵩经典诗词赏析07》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戴恩嵩一个优美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无论是书画作品还是诗歌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文学艺术气息,戴先生离开莱州这片热土的20年间,他推出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文学专著,在现在仍然是诗歌朗诵的经典。

      九十年代之初,上海文艺出版社以首版5万册的印数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舞星情泪》。作为当时的一部畅销书,作家以其独有的艺术思维,犀利的笔锋,鲜活的形象,以及作品中表露出的前卫观念和前瞻意识,引起了文学界的诸多争议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99年,《戴恩嵩小说选》出版,这是一部不同时期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由作家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走进新世纪以来,他开始着手搜集整理曾经散见于全国各地各类报刊杂志上的文学随笔。经过反复删削剔除,从数百篇发表过的散文、杂文和随笔中,精选出84题,分类归栏,汇入《生命之旅》,于2004年初春结集出版。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恩嵩先生首先以文学著作见长,三部专著,三座丰碑,蜚声海内外。是胶东半岛乃至齐鲁大地上影响较大也是较有实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艺术传记已载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中国作家大辞典》,并载入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编纂的《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等多部辞书。

      许是由于文学成就突出,一定程度上遮掩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光芒。这种情形类似于郑道昭留在云峰山上的摩崖石刻,后人多从书法艺术上进行研究探讨,却很少有人评价郑碑对于道教文学的卓越贡献。其实,熟悉老部长的人都知道,戴恩嵩先生的书法与文学同步,诗文与书法并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借唐人王勃的一句话说,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我们赏析戴恩嵩先生书法艺术的时候,首先应该来读一读他的诗。

      戴恩嵩先生的诗以近体诗为主,格律森严,却毫无拘束,纪事抒情一如行云流水,清新隽永而激情奔放,潇洒飘逸又出神入化,韵辙规范,朗朗上口,深得唐宋大家遗风。纵观历史,大凡有名望的书法家都有着相当高的文学涵养,能训诂,也工诗文,概莫能外。为了习格律,早年间,他曾拜上海的韵律学家为师,很短的时间内便得心应手了。

      接触戴恩嵩先生的诗,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能读到他的大部诗作,首先得益于工作环境,单位上有较多的书报杂志,一旦发现载有老部长的诗文,立即剪报,粘贴归档,与文友共赏。而更多的诗词,则读之于他的书法作品,《七律﹒登烟台山》、《七律﹒重登望江楼》、《诗咏莱州﹒七律四首》、《七绝﹒爱竹》《浪淘沙﹒塔山行》等等,皆如是。

      读戴恩嵩先生的诗,敦而实,直如朴。直,是他为人的风格,也是他的诗歌风格,极其可贵。捧起他的任何一首诗歌,你会蓦然间发现,这“直”中蕴含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无论绝句、律诗,或短或长,亦诗亦歌,如倾如诉,直抒胸怀,最能激起读者感情上的波澜。读过了,余音不绝,层层涟漪在你的心中荡漾复返,千曲百回。《花甲述怀三十六句》是他199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把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雨雪风霜,喜怒哀乐,甜酸苦辣都概括起来了。诗中的绵绵记忆与浓浓亲情,最是拨动人的心弦。六十度春秋,36行诗句,胸怀坦荡,直面人生,客观而理性的自我剖析,让读者的思绪峰回路转,或使人茅塞顿开。我对这首诗情有独钟,特地在电脑上建了专门的文件夹珍藏之,经常调上视屏,细细地品味,时读时新,借以为镜,对比自省,感悟益深。

      退休以后,笔者常约老友数人,爬山越野,四处转悠,顺便拍一些自以为有趣味的景物。偶尔有了比较满意的图片,就选出来,通过网络上传到戴恩嵩先生的信箱里,意在让离乡20多年的老部长能够同我们一起领略乡间的时节变化。2005年5月下旬,我们拍了些月季花图片,选了几帧传了上去。未几,先生从烟台打来电话,说有一幅字寄来了,教我留意查收。第二天,我早早地到了单位等着。邮件来了,是一幅四尺横幅,大字隶书,内容是以《咏月季》为题即兴创作的七绝:

      植身瘠土未尤人,遇旱无求雨露频。

      可爱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诗很短,质朴无华,不事雕饰,就像他的为人一样。其中,没有一句是描绘月季花相貌形态如何美丽动人的,却字字都在赞美着月季,分明是以花寄情,以物托人。老部长把对于故乡、故土和故人的深厚情感,都汇聚在这首绝句中了。

      把《咏月季》带回家中,悬于草堂,反复拜赏,体味无尽。随后,我给老部长发了个邮件:惠书拜读,诗文情深,亦珍亦宝,金不换。

      不仅仅是《咏月季》诗,戴恩嵩先生的诸多诗文墨宝都堪称“金不换”。《七律﹒黑弹树》,则是另一篇诗书联袂的佳作:

      胶东千里独一树,阅尽沧桑六百年。

      体阔神飞如虎跃,枝繁叶茂似龙盘。

      经寒历暑骨筋壮,宿露餐风意志坚。

      身与天和居广野,至今不想进庭园。

      直爽、明快,敦厚、旷达。读过了《七律﹒黑弹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中领略到诗人那山高海阔、纵横万里的胸怀,从独特的艺术视野中分享到古树历经沧桑却又挺拔飞扬的风采。当然,即使你没有机会亲眼目睹书法原作,也一定会想象出这副大字隶书苍劲、朴茂、凝重、遒丽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