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英语 文学导论第10讲》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众所周知,英语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想学说流利、地道英语就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学习英语就一定要了解英语文学知识。外唐网提供的这部英语文学导论精讲视频教程是一部非常棒的教程。透过这部教程大家可以系统掌握英语文学知识。

    美国文学中的英语作品可以算作英语文学的一部分,但通常是按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处理;爱尔兰文学也是如此(但本文涉及在英国活跃的爱尔兰文学家)。而英国文学和英语文学虽然重复的部分很多,但包括来自大不列颠其他地区和语言的文学,所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学术界,“英语文学”经常都在致力于“英语研究”的部门或项目中进行分析与批评。原因在于英格兰的前殖民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英语文学,这些地方所使用的英语互相也有区别。所以英语文学随著英语在世界上的变化而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分支。

    现存的手稿中,很多盎格鲁萨克逊语诗句可能是从大陆上的早期维京或日耳曼战争诗歌“弱化”改编而来,不过当时的那些方言却和今天的挪威语甚至冰岛语非常相近。这类诗歌传入英格兰时,仍然是遵循口头继承的传统,辅音押头韵的大量存在也帮助了盎格鲁萨克逊民族记忆这些诗歌。这种韵律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特点,不同于罗曼语族的元音押尾韵。但当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of Canterbury)和其门徒建立早期的基督教修道院时,书面文学才正式登场;而且很可能为了照顾基督教读者而对这些文学进行了改编。

    抛开比较原始的诗句外,维京战争诗歌仍然充满了血腥和仇恨,诗中频繁的押韵描绘出在阴霾的天空下刀光剑影的画面,总是留给读者一种危险就在眼前的感觉。没有事物能够永垂不朽,贝奥武甫罄尽一生与怪兽战斗,但最终死在它手中。这种世事无常、繁花开尽终有时的悲哀渗透进了基督教,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文学未来的发展。例如,何处是(ubi sunt)的主题反复出现在《哈姆雷特》中,很多詹姆士一世时期的诗歌更是极其明显。除去复辟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相对轻松乐观外,忧郁与焦虑的主题受到英语作家广泛的偏爱,从哥特小说、前浪漫主义一直到近代浪漫主义的诞生都弥漫著这种情绪。

    英语文学的新古典主义时期,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起,到1798年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民谣集》岀现结束。18世纪的英格兰受到法国起源的启蒙运动影响,称作“启蒙时代”或“理性时代”。诗歌风格非常古典;现实风格的小说十分流行;哥特式小说也很有市场;到18世纪末时,感伤主义小说也逐渐兴起,最终由浪漫主义取代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