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42.弦脉、紧脉、结脉、代脉、促脉》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成都中医大·马维骐《中医诊断学》80全集 主讲:成都中医大基础医学院·马维骐教授 教材:《中医诊断学》/编著:朱文峰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教程/“十一五”新世纪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8月第1次印刷 注: 1.各集标题按视频讲座和参考教材编辑整理。 2.【上篇】诊法部分,以传统诊法“望闻问切”为序,第一章问诊内容后延在第25-35集。 3.第4集和第60集时长不足,内容有缺。


    教程列表:

    《中医诊断学》01.【绪论】概述、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诊法、诊病、辨证、病历)

    《中医诊断学》02.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基本原则之整体审察

    《中医诊断学》03.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04.【上篇】诊法(第一章延后)第二章:望诊(概述有缺)、第一节:全身望诊·望神

    《中医诊断学》05.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临床表现及意义)、神智异常(癫病)

    《中医诊断学》06.狂病、痫病、望神的临床注意事项。望面色(概念、原理及意义、正常色、主客色)

    《中医诊断学》07.病色(善色、恶色)、赤色主真寒假热和热症、白色主气血亏虚和寒症恍白、黄色主脾病

    《中医诊断学》08.面色青主寒症、气滞血瘀、痛症、惊风。面色黑主肾阴虚阳虚。望色十法、望色注意事项

    《中医诊断学》09.病色交错的生克判愈后(续)。望形体(强弱胖瘦、阴脏人阳脏人)

    《中医诊断学》10.望动和静及特异姿态、颤动和蠕动及抽搐和拘挛、角弓反张。第二节:局部望诊之望头面

    《中医诊断学》11.五迟五软(续)、痄腮。望五官(眼诊五轮、咽喉)。望躯体(瘿瘤瘰疬、膨隆癥瘕)

    《中医诊断学》12.望皮肤(肌肤甲错、斑和疹、阴斑和阳斑、麻疹)

    《中医诊断学》13.麻疹和奶疹、风疹和隐疹、水疱(水痘、热气疮、缠腰火丹、湿疹)、疮疡(痈疽疔疖)

    《中医诊断学》14.第三节:望排出物之望寒热风湿燥痰、痰和饮。第四节:望小儿指纹之正常与病理指纹

    《中医诊断学》15.第三章:舌诊。第一节:舌诊概说(结构和原理、方法和注意)。第二节:望舌质(舌色)

    《中医诊断学》16.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舌形老嫩和胖瘦

    《中医诊断学》17.胖大和肿胀舌、瘦薄舌、点刺、裂纹、齿痕、瘀点瘀斑、舌态

    《中医诊断学》18.舌体痿软和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舌下络脉瘀紫

    《中医诊断学》19.第三节:望舌苔。苔质厚薄、润燥糙、腐腻、剥落

    《中医诊断学》20.镜面舌、类剥苔、偏苔、真假苔。苔色(白苔、积粉苔、黄苔、黄滑苔)

    《中医诊断学》21.苔色(续)、黄白相兼苔、灰黑和霉酱苔、绿苔。第四节:舌象分析及意义、分析要点

    《中医诊断学》22.舌诊的临床意义。第四章:闻诊(概述)。第一节:听声音(发声异常)、五声五音

    《中医诊断学》23.谵语和郑声、狂言、独语、错语。呼吸粗弱、哮和喘、实喘虚喘、热哮冷哮、短气少气

    《中医诊断学》24.咳嗽。胃肠异常声音(呕吐、反胃、呃逆和嗳气、肠鸣)。第二节:嗅气味

    《中医诊断学》25.嗅气味(续)。第一章:问诊(概述)。第一节:问诊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诊断学》26.第一节(续)。第二节:问诊内容。第三节:问现在症之问寒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

    《中医诊断学》27.但寒不热和但热不寒、壮热、日晡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身热不扬、晚上热甚、微热

    《中医诊断学》28.微热(烦劳发热、气虚发热、阴虚发热、气郁发热温病发热、湿温发热)。问汗(方法和内

    《中医诊断学》29.问汗有无(自汗盗汗)、时间、多少(热冷粘汗)、部位(半身汗、手足汗)、兼汗

    《中医诊断学》30.战汗、黄汗。问疼痛性质(虚实、气滞血瘀、寒热痰湿、绞痛、恻痛)、部位

    《中医诊断学》31.问疼痛部位、痹痛。问头身胸腹(心悸、脘痞)。问耳目。

    《中医诊断学》32.问睡眠(难入睡、易醒、难深睡、易惊醒、嗜睡)。问饮食口味(渴饮、多食易饥)

    《中医诊断学》33.饥不欲食、偏嗜、食量、除中、食而不饥、不饥不食、五味。问大便(便秘、腹泻)

    《中医诊断学》34.腹泻(续)、便质、便感(灼热、里急后重、滑泄、坠下)、问小便(尿次、尿量)

    《中医诊断学》35.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失禁、遗尿、石淋膏淋血淋。问经带(期、量、色、质、味)

    《中医诊断学》36.第五章:脉诊。第一节:脉诊概述(原理、部位、三部九侯、方法、寸关尺和浮中沉)

    《中医诊断学》37.第二节:正常脉象、生理变异脉象、季节脉象。第三节:病理脉象。常见病脉之浮脉

    《中医诊断学》38.浮脉(散脉、芤脉、革脉)、沉脉(伏脉、牢脉)、迟脉

    《中医诊断学》39.迟脉(缓脉)、数脉(疾脉)、虚脉、实脉、六纲脉

    《中医诊断学》40.洪脉、长脉、细脉(濡脉、弱脉、微脉)

    《中医诊断学》41.微脉(续)、短脉、滑脉、动脉、涩脉

    《中医诊断学》42.弦脉、紧脉、结脉、代脉、促脉

    《中医诊断学》43.结代促脉(续)。相兼脉、真脏脉。第四节:略。第六章:按诊(方法、注意、内容)

    《中医诊断学》44.按诊内容(续)。【中篇】辨证·第七章:八纲辨证。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中医诊断学》45.表里辨证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附:半表半里证)

    《中医诊断学》46.半表半里证(续)。寒热辨证

    《中医诊断学》47.寒热辨证(续)。虚实辨证

    《中医诊断学》48.虚实辨证(续)。阴阳辨证。第二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之证候相兼

    《中医诊断学》49.证候相兼(续)、证候错杂

    《中医诊断学》50.证候错杂(续)、证候真假

    《中医诊断学》51.证候真假(续一)

    《中医诊断学》52.证候真假(续二)、证候转化。第三节:八纲辨证的意义

    《中医诊断学》53.第八章:病性辨证。第一节:辨六淫证候。第二节:辨阴阳虚损证候之阳虚阴虚和亡阴亡阳

    《中医诊断学》54.亡阴亡阳(续)。第三:辨气血证候(综述)、气虚类证

    《中医诊断学》55.气虚类证(续)、血虚类证

    《中医诊断学》56.气滞类证、血瘀证

    《中医诊断学》57.血瘀证(续)、血热证

    《中医诊断学》58.血寒证、气血同病证类。第四节:辨津液证候之痰证、饮证

    《中医诊断学》59.饮证(续)、水停证、津液亏虚证

    《中医诊断学》60.第五节情志证和第九章脏腑辨证之概述有缺。第一节:辨心痛证候之概述、心血虚和心阴虚

    《中医诊断学》61.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

    《中医诊断学》62.心脉痹阻、痰蒙心神和痰火扰神、瘀阻脑络。第二节:辨肺病证候之概述、肺气肺阴虚

    《中医诊断学》63.风寒风热和燥邪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寒痰阻肺和饮停于肺

    《中医诊断学》64.饮停胸胁、风湿相搏。第三节:辨脾病证候(概述)、脾气虚、脾虚气陷、脾阳虚、脾不统

    《中医诊断学》65.脾气虚四证(续)、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

    《中医诊断学》66.第四节:辨肝病证候(概述)、肝血虚和肝阴虚、肝郁气滞

    《中医诊断学》67.肝郁气滞(续)、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中医诊断学》68.肝风内动(续)、寒滞肝脉。第五节:辨肾病证候(概述)

    《中医诊断学》69.肾病证候概述(续)、肾阳虚和 肾虚水泛、肾阴虚

    《中医诊断学》70.肾精不足、肾气不固

    《中医诊断学》71.第六节:辨腑病证候(概述)、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

    《中医诊断学》72.胃热炽盛、寒饮停胃、寒滞胃肠、食滞胃肠

    《中医诊断学》73.食滞胃肠(续)、胃肠气滞、虫积肠道、肠热腑实、肠燥津亏、肠道湿热

    《中医诊断学》74.肠道湿热(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第七节:辨脏腑兼病证候(概述)、心肾不交

    《中医诊断学》75.心肾阳虚、心肺气虚、心脾气血虚、心肝血虚、脾肺气虚、肺肾气虚

    《中医诊断学》76.肺肾阴虚、肝火犯肺、肝胆湿热

    《中医诊断学》77.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第十章:其它辨证方法。第一节:六经辨证

    《中医诊断学》78.六经辨证(续)、六经病的传变

    《中医诊断学》79.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及传变。第三节:三焦辨证及传变

    《中医诊断学》80.三焦辨证(续)。第四节(略)【下篇】诊断综合运用第十一章(略)第十二章:病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