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 视频介绍
- 分集列表
- 视频下载
广西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公开课,主讲教师:陈艳,教材:樊昌信 《通信原理》(第7版)。。它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系统等。
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是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型、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能熟练掌握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用、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
航空航天应用通信技术实现飞行器之间或飞行器与地球站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可分为航空通信(大气层内)技术和航天通信(大气层外)技术。
技术内容 航空航天通信技术包括数字通信、模拟通信和混合通信数字通信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与自动化控制设备、计算机连接方便,在航空航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航空航天通信设备的要求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处理能力强并能适应大气飞行环境、空间飞行环境。航空航天通信一般根据国际上约定的频率划分来选择适当的频率。
调制技术 航空航天通信技术一般采用模拟通信的频率调制和数字通信的移相键控调制方法。这有利于充分应用信道带宽和能源。频率调制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载波或副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的调制方法。移相键控调制是利用载波或副载波的相位跳变来传输信息的调制方法。移相键控又分二相移相键控、四相移相键控和多相移相键控,其中以四相移相键控和八相移相键控调制方法的效率较高。
多址技术 通常使用的多址方式有:①频分多址:用户利用预先分配、互不重叠的频段进行接收;②时分多址:用户利用预先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进行接收;③空分多址:用户利用预先分配、互不重叠的波束覆盖区域进行接收;④码分多址:用户利用不同码型结构的正交性进行相关接收。
航空航天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是:①开辟空间通信的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新频段(3×10~3×10兆赫),可用信号带宽达3500兆赫,可增大通信容量。②改进通信体制,如采用新型的调制技术、编码技术、频率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③提高通信系统天线指向和跟踪精度。④发展高速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技术。
- 1.1-绪论 通信的基本概念
- 1.2-通信系统模型~1
- 1.3-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 1.4- 信息及其度量
- 1.5-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本章总结
- 2.1-确知信号的类型
- 2.2-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 2.3-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本章总结
- 3.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 3.2-平稳随机过程
- 3.3-高斯随机过程
- 3.4-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 3.5-窄带随机过程
- 3.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 4.1-概述 无线信道(新版本)
- 4.2-有线信道
- 4.3-信道数学模型
- 4.4-恒参 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4.5-信道噪声
- 4.6-信道容量
- 5-调制简介
- 5.1.1-常规 调幅(AM)
- 5.1.2-双边带调制(DSB-SC)
- 5.1.3-单边带调制(SSB)
- 5.1.4-残留边带调制(VSB)
- 5.1.5-线性调制(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 5.1.6-相干解调 与 包络检波
- 5.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 5.3.4-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 5.4-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 5.6-频分复用 ( FDM )
- 6.1-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 6.2-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 6.3-系统组成与传输模型
- 6.4-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 6.5-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6.6-眼图
- 6.7.1-部分响应系统
- 6.7.2-时域均衡
- 7.1.1&7.1.2-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 7.1.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 7.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 7.1.5-二进制数字已调信号的功率谱(PSD)
- 7.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 7.2.2-2FSK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2.3-2PSK 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 7.4-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 7.4.4-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 )
- 7.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10.1-引言
- 10.2-模拟信号的抽样
- 10.3-模拟脉冲调制
- 10.4-模拟信号的量化
- 10.5-脉冲编码调制
- 10.5.3-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
- 10.5.4-PCM系统中噪声的影响
- 10.6-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10.7- 增量调制(ΔM&DM)
- 10.8-时分复用 (TDM)
- 1.1-绪论 通信的基本概念
- 1.2-通信系统模型~1
- 1.3-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 1.4- 信息及其度量
- 1.5-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本章总结
- 2.1-确知信号的类型
- 2.2-确知信号的频域性质
- 2.3-确知信号的时域性质 本章总结
- 3.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 3.2-平稳随机过程
- 3.3-高斯随机过程
- 3.4-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 3.5-窄带随机过程
- 3.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 4.1-概述 无线信道(新版本)
- 4.2-有线信道
- 4.3-信道数学模型
- 4.4-恒参 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4.5-信道噪声
- 4.6-信道容量
- 5-调制简介
- 5.1.1-常规 调幅(AM)
- 5.1.2-双边带调制(DSB-SC)
- 5.1.3-单边带调制(SSB)
- 5.1.4-残留边带调制(VSB)
- 5.1.5-线性调制(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 5.1.6-相干解调 与 包络检波
- 5.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 5.3.4-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 5.4-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5.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 5.6-频分复用 ( FDM )
- 6.1-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 6.2-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 6.3-系统组成与传输模型
- 6.4-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 6.5-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6.6-眼图
- 6.7.1-部分响应系统
- 6.7.2-时域均衡
- 7.1.1&7.1.2-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 7.1.3-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 7.1.4-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 7.1.5-二进制数字已调信号的功率谱(PSD)
- 7.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
- 7.2.2-2FSK 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2.3-2PSK 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7.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 7.4-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 7.4.4-多进制差分相移键控(MDPSK )
- 7.5-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 10.1-引言
- 10.2-模拟信号的抽样
- 10.3-模拟脉冲调制
- 10.4-模拟信号的量化
- 10.5-脉冲编码调制
- 10.5.3-电话信号的编译码器
- 10.5.4-PCM系统中噪声的影响
- 10.6-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10.7- 增量调制(ΔM&DM)
- 10.8-时分复用 (T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