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 视频介绍
- 分集列表
- 视频下载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刘朋春副教授)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是经济学门类下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本课程包括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个主要部分。课程首先将重点放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HO模型和特定要素模型)到当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克鲁格曼模型等);之后将讨论国际贸易政策,不仅介绍各种国际贸易措施如关税及各种非关税壁垒,重点是分析其采用后产生的各种影响及背后的原因。最后是对当今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介绍和分析。
- 1.1 课程介绍
- 1.2 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
- 1.3 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
- 1.4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1.5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1)
- 1.6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2)
- 1.7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3)
-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 2.2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2.3-1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1)
- 2.3-2 比较优势的简单例子
- 2.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2)
- 2.5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3)
- 2.6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4)
-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1
-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2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1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2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3
- 3.3 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 4.1 国际贸易度i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 4.1.1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1
- 4.1.1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2
- 4.1.2 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 4.2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1
- 4.2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2
- 4.3 特定要素模型
- 5.1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1
- 5.1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2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1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2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3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4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5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6
- 5.3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变迁
- 5.4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1
-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2
- 6.2 国际资本流动-1
- 6.2 国际资本流动-2
- 6.3 跨国公司-1
- 6.3 跨国公司-2
- 6.4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 全球价值链-1
- 全球价值链-2
- 7.1 进口关税的基本概念-1
- 7.1 进口关税的基本概念-2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1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2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3
- 7.3 关税的总体均衡分析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1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2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3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4
- 8.2 影响进口的国内经济政策-2
- 8.2 影响进口的国内经济政策-2
- 8.3 相机保护措施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2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3
- 9.2 价格支持
- 9.3 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
- 9.4 贸易制裁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1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2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3
- 10.2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
- 10.3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1
- 10.3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2
- 10.4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 11.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 11.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
- 11.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的努力
- 11.3 世界贸易组织-1
- 11.3 世界贸易组织-2
- 12.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12.2 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 12.2.1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 12.2.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 12.2.3 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
- 美国的考量及TPP谈判的发展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1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2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3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4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5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6
-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1
-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2
- 13.2 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
- 13.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3.4 中国近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
- 1.1 课程介绍
- 1.2 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
- 1.3 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
- 1.4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 1.5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1)
- 1.6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2)
- 1.7 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工具(3)
- 2.1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 2.2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2.3-1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1)
- 2.3-2 比较优势的简单例子
- 2.4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2)
- 2.5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3)
- 2.6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4)
-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1
- 3.1 新古典贸易思想-2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1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2
- 3.2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3
- 3.3 对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 4.1 国际贸易度i本国生产要素的影响
- 4.1.1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1
- 4.1.1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2
- 4.1.2 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 4.2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1
- 4.2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2
- 4.3 特定要素模型
- 5.1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1
- 5.1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2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1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2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3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4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5
- 5.2 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6
- 5.3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动态变迁
- 5.4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1
- 6.1 国际间劳动力的流动-2
- 6.2 国际资本流动-1
- 6.2 国际资本流动-2
- 6.3 跨国公司-1
- 6.3 跨国公司-2
- 6.4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 全球价值链-1
- 全球价值链-2
- 7.1 进口关税的基本概念-1
- 7.1 进口关税的基本概念-2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1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2
- 7.2 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3
- 7.3 关税的总体均衡分析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1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2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3
- 8.1 进口配额与“自愿出口限制”-4
- 8.2 影响进口的国内经济政策-2
- 8.2 影响进口的国内经济政策-2
- 8.3 相机保护措施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2
- 9.1 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3
- 9.2 价格支持
- 9.3 出口限制或进口鼓励
- 9.4 贸易制裁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1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2
- 10.1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3
- 10.2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
- 10.3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1
- 10.3 贸易保护的新理论-2
- 10.4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
- 11.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
- 11.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
- 11.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的努力
- 11.3 世界贸易组织-1
- 11.3 世界贸易组织-2
- 12.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 12.2 区域性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发展
- 12.2.1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 12.2.2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 12.2.3 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
- 美国的考量及TPP谈判的发展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1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2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3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4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5
- TPP谈判的特征及新规则-6
-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1
-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2
- 13.2 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
- 13.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3.4 中国近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