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
-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01
-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02
- 1.3 基本电路元件01
- 1.3 基本电路元件02
- 1.4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 1.5 电路的基本定律
- 1.6 电位的分析和计算
- 2.1 电路分析方法之一:电路的等效变换01
- 2.1 电路分析方法之一:电路的等效变换02
- 2.2 电路分析方法之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01
- 2.2 电路分析方法之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02
- 2.3 电路的基本定理01
- 2.3 电路的基本定理02
- 2.3 电路的基本定理03
- 2.3 电路的基本定理04
- 2.4 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
- 3.1 正弦交流电压与电流
- 3.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 3.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式
- 3.4 单一参数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 3.5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01
- 3.5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02
- 3.6 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 3.7 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3.8 功率因数的提高
- 3.9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与谐振01
- 3.9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与谐振02
- 3.9 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与谐振03
- 4.1 三相交流电源及其连接
- 4.2 三相负载的连接01
- 4.2 三相负载的连接02
- 4.3 三相功率
- 5.1 电路暂态过程的产生及换路定律
- 5.2 RC电路的响应
- 5.3 RL电路的响应
- 5.4 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 5.5 暂态电路分析习题课01
- 5.5 暂态电路分析习题课02
- 6.1 周期性非正弦信号电路概述
- 6.2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解
- 6.3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 6.4 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 6.5 周期性非正弦信号电路习题课
- 7.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01
- 7.1 磁路及其分析方法02
- 7.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 7.3 变压器01
- 7.3 变压器02
- 7.4 电磁铁
- 8.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
- 8.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 8.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 8.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和机械特性
- 8.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 8.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 8.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 8.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 8.9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选择
- 8.10 同步电动机
- 8.11 单相异步电动机
- 9.1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
- 9.2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 9.4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及调速
- 10.1 常用控制电器
- 10.2 笼型电动机直接起动的控制线路
- 10.3 笼型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线路,行程控制,时间控
-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01
- 11.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02
-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01(编程语言)
-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02(编程原则和方法)
-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03(指令系统01)
- 1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编制04(指令系统02)
- 11.3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举例
- 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 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 14.3 半导体二极管
- 14.4 半导体三极管
- 14.5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 14.6 半导体光电器件
- 15.1 概述
- 15.2 共射极放大电路01
- 15.2 共射极放大电路02
- 15.2 共射极放大电路03
- 15.2 共射极放大电路04
- 15.3 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 15.4 多级放大电路与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 15.5 差动放大电路
- 15.6 功率放大电路
- 15.7 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
-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1
-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2
-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1
-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2
- 16.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1
- 16.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2
- 16.4 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
-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01
- 17.1 反馈的基本概念02
- 17.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01
- 17.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02
- 17.3 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
- 18.1 整流电路
- 18.2 滤波电路
- 18.3 直流稳压电路1
- 18.3 直流稳压电路2
- 19.1 电力电子器件
- 19.2 可控整流电路
- 19.3 逆变电路
- 19.4 交流调压电路
- 20.1 数制和码制
- 20.2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01
- 20.2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02
- 20.2 逻辑代数的基本知识03
- 20.3 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
- 20.4 集成门电路
- 20.5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 20.6 加法器
- 20.7 编码器
- 20.8 译码器01
- 20.8 译码器02
- 20.9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 21.1 双稳态触发器01
- 21.1 双稳态触发器02
- 2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 21.3 寄存器
- 21.4 计数器01
- 21.4 计数器02
- 21.4 计数器03
- 22.1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 22.2 只读存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3 随机存储器的结构与容量扩展
- 22.4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概况
- 22.5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应用
- 23.1 数模(DA)转换器
- 23.2 模数(AD)转换器
电工学的相关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开课 姜三勇,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电工学教研室教授,从事电工学教学工作30年,校教学带头人,“电气工程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电工学”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现为“电工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负责人。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电工学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电工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姜三勇教授主讲的这部教程能够让你对电工学有更加系统的了解。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电工学的诞生为它增添了异彩。1800年A.G.A.A.伏打发明了伏打电堆,使人类首次获得持续稳定的电源,促进了电学的研究转向电流,并且开始了电化学、电弧放电及照明、电磁铁等电能应用的研究。19世纪中期电报的发明,促进了近代大型技术工程的诞生。1866年在历尽重重挫折之后终于建成了长达3700公里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电缆。电报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的交流,促进了电工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工制造业以及近代管理企业,提出了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电工发展史中重要的一页。
1831年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了电磁科学与技术的重大飞跃。这一定律的发现不仅使静电、动电(电流)、电流与磁场的相互感生等一系列电磁现象达到了更加全面的统一的认识,而且奠定了机电能量转换的原理基础。1873年,J.C.麦克斯韦导出描述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为整个电工领域的理论基础。发电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冲破了化学电源功率小、成本高、难以联网等限制,征服了自然界蕴藏的神奇的动力,预告了电气化时代的来临。
发电和用电是一个连续生产的整体。必须扩大用电范围才能使发电从社会需要获得发展动力。与发电机的发明过程同时,电照明、电镀、电解、电冶炼、电动力等工业生产技术纷纷成熟,孕育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联为一体的电力系统的诞生。19世纪90年代三相交流输电技术的发明成功,使电力工业以基础产业的地位跨入了现代化大工业的行列,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的新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是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紧密结合的过程。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向日益明显,必须使个体研究转向集体研究,正是电工的成长,率先踏上这一必由之路。1876年,T.A.爱迪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应用研究实验室。在这个被人们赞誉的“发明工厂”里,他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分工负责,共同致力于同一项发明,打破了以往只是由科学家单独从事研究发明的传统。这一与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正确道路,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推动了电力生产与电工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也开创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开发三者紧密结合、协同发展的先河。
使用教材
主教材 《电工学》(第七版)上册 ISBN: 978-7-04-026448-7 主编: 秦曾煌主编 姜三勇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教材 《电工学》(第七版)下册 ISBN: 978-7-04-026450-0 主编: 秦曾煌主编 姜三勇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助教材 《电工学(第七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上册) ISBN: 978-7-04-031190-7 主编: 姜三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助教材 《电工学(第七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下册) ISBN: 978-7-04-031143-3 主编: 姜三勇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