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治理——中国在行动的相关介绍
- 这部荒漠治理——中国在行动视频旨在全面展示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巨大努力。对我县的采访专题主要讲述民乐县怎样从昔日越垦越荒的恶性循环,步入退耕还林、舍饲养殖、务工经商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效缓解生态林区的人居压力这一历史事实。
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流沙、泥滩、戈壁分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其中,15°~35°之间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带;北纬35°~50°之间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
荒漠带的地貌作用营力主要有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4类。地貌的成因类型有岛状山 、剥蚀平原、剥蚀台地、干荒盆和干浅盆、洪积扇和洪积平原、龟裂土平原、盐土平原、盐湖、风蚀平原、风积平原等。根据荒漠组成可以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干燥剥蚀基岩呈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多砾石,为砾漠,又称戈壁;龟裂土、盐土平原分别形成泥漠与盐漠。
组成物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荒漠地区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地貌呈有规律的分布 :山前剥蚀岩漠-洪积扇 、洪积平原砾漠带-风积沙漠带-干盐湖或盐湖、盐漠带。荒漠植被为超旱生的半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每平方米90克,它对荒漠动物群有重要作用。
系从热带北部到温带大陆腹地干燥地区发育的荒漠群系之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沙漠。年降雨量非常少,多的地方也不超过200毫米。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中部和阿拉伯半岛、非洲、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的西部、南部等地。约占地球全部陆地的25%。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一般都非常大,加之水分缺乏,以致形成了不利于一般植物生长的严酷条件。由于植物稀疏和土壤过程很弱,风沙移动频繁发生,更助长了荒漠的形成。植物的种类一般虽随地而异,但均是耐干性强的种类;其中也有因形态奇特而著名的。戈壁沙漠的转蓬(主要是沙漠草)、撒哈拉沙漠的耶里哥蔷薇(Rose de Jericho)、菊科的齿子草属(Odontospermum)、Pygmaeum和十字花科的Amastatica、卡拉哈里沙漠的千岁兰属(Welwitsc-hia)、亚利桑那(雨量稍多的半荒漠)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都很有名。
从1991年底为联合国环发大会所准备报告的评估结果来看,全球荒漠化面积已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的35.92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了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仍在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