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第1集 科学通史绪论(一)
- 第2集 科学通史绪论(二)
- 第3集 科学通史绪论(三)
- 第4集 欧洲科技文明的起源(三)
- 第5集 科学通史绪论(四)
- 第6集 科学通史绪论(五)
- 第7集 科学通史绪论(六)
- 第8集 科学通史绪论(七)
- 第9集 科学通史绪论(八)
- 第10集 科学通史绪论(九)
- 第11集 科学通史绪论(十)
- 第12集 希腊化——罗马科学(上)
- 第13集 希腊化——罗马科学(下)
- 第14集 中古时代的欧洲和阿拉伯(一)
- 第15集 中古时代的欧洲和阿拉伯(二)
- 第16集 中古时代的欧洲和阿拉伯(三)
- 第17集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一)
- 第18集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二)
- 第19集 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三)
- 第20集 欧洲科技文明的起源(一)
- 第21集 欧洲科技文明的起源(二)
- 第22集 数理分析的传统(一)
- 第23集 数理分析的传统(二)
- 第24集 数理分析的传统(三)
- 第25集 实验传统的兴起(一)
- 第26集 实验传统的兴起(二)
- 第27集 实验传统的兴起(三)
- 第28集 科学体制的建立(一)
- 第29集 科学体制的建立(二)
- 第30集 科学体制的建立(三)
- 第31集 科学、技术与工业(一)
- 第32集 科学、技术与工业(二)
- 第33集 科学、技术与工业(三)
- 第34集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变革(一)
- 第35集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变革(二)
- 第36集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变革(三)
- 第37集 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一)
- 第38集 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二)
- 第39集 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三)
科学通史的相关介绍
科学史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桥梁,是沟通文理的重要素质教育课程。科学史按照不同的编史方法可分为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分科史与综合史、国别史与通史等等。本课程是入门性的通史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人类五千年科学发展的全景历史画卷。既讲述西方科学史,也讲述中国科学史;既注重哲学家的思辨传统,也注重工匠的技术传统;既重视科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也重视科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既涉及数理科学传统,也涉及博物学传统。
我们为您收录的这部科学通史绪论视频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主讲的优质视频,吴教授讲解的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不仅从科学革命的概念着手解释了其思想渊源、构成及后果。并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分析笛卡尔物理学与牛顿物理学的差异及牛顿物理学的传播,对比培根科学与数理科学的差异及培根科学的成就,以其中的化学革命为实例,分析了18世纪的启蒙科学。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科学是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一定就是科学。
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看看你现在的生活.航母.互联网等等这些科学的意义平凡于人类的生活当中。科学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思维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了解中国科学的权威著作是-李约瑟和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就是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
科学是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科学有别于真理,真理就是一定前提条件下的正确的客观规律及其描述,而科学就是一定条件下的合理的方法、实践机器描述;科学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一定就是科学。
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基本上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的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年的迁徙不定的生活,进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从而开始了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
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对人类来说首次揭示出客观实际事物本来面貌的内容是科学发现;变革现实使它产生从未有过的客观实际是科学发明;按照客观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与客观规律进行的思考是科学思考(逻辑思维);运用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事物与问题是科学分析;依据科学分析作出的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决策是科学决策;通过多方面重复的或普遍的实践检验与科学思考,看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什么样的客观实际,能否创造出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这种态度是科学态度。用科学态度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这种思想是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科学家是在科学实践中有重大突破创新(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