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喜36式太极刀视频教程的相关介绍
马春喜老师创编的三十六式太极刀一直深受广大太极爱好者的喜爱。在这部马春喜36式太极刀视频教程里马老师从基本刀法教起,将该套路分成四段进行教学。首先会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动作要领和所涉及的主要刀法,然后再对每个动作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与教学。帮助您快速、准确地学会这一极具有健身和欣赏双重价值的太极刀法。
太极刀传统称之为太极十三刀,因为太极刀套路不同于拳,剑有动作名称,它只有十三名歌诀,故称为太极十三刀。太极刀是太极拳运动系列的短器械,其风格特点应以吴氏太极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风范为准,背刃分明,太极刀的技法和动作应连绵不断,刀法清楚,劲力到位,刚柔相济,刀手动作协调配合。
太极刀是太极门中的短兵器,要遵循太极拳的练法原则。常见的有:陈氏太极刀,杨氏太极刀,吴氏太极刀等。太极刀器械又称“单背剑”,据说来源于唐朝的双手剑,在外形上没有大刀那样的宽刀头,形制和倭刀类似。一面刃,剑刀类,护手处是万字型,前护手可锁敌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缠头裹脑。
刀在冷兵器时代是常规兵器,常常使用于战场拼杀格斗,所以刀的演练风格更贴近实战,格架扫进,神出鬼没,劈砍撩扎、威猛异常,因而武术谚语中有“刀如猛虎,剑似游龙”描诉。//单刀在练习时,不但要有逼人的气势和简明的节奏,更强调的是刀法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刀和手的相互配合,刀和身的相互配合,从而要达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易纬乾凿度》和《列子》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