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式太极刀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马春喜老师创编的三十六式太极刀一直深受广大太极爱好者的喜爱。它把各种刀法和各种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巧妙地编排起来,既不失太极拳的风格,又给人一种刀法多变、身法自然的清新感觉,充分展示太极刀刚健有力的风格特点。
太极刀传统称之为太极十三刀,因为太极刀套路不同于拳,剑有动作名称,它只有十三名歌诀,故称为太极十三刀。太极刀是太极拳运动系列的短器械,其风格特点应以吴氏太极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风范为准,背刃分明,太极刀的技法和动作应连绵不断,刀法清楚,劲力到位,刚柔相济,刀手动作协调配合。
太极刀是太极门中的短兵器,要遵循太极拳的练法原则。常见的有:陈氏太极刀,杨氏太极刀,吴氏太极刀等。太极刀器械又称“单背剑”,据说来源于唐朝的双手剑,在外形上没有大刀那样的宽刀头,形制和倭刀类似。一面刃,剑刀类,护手处是万字型,前护手可锁敌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缠头裹脑。
刀在冷兵器时代是常规兵器,常常使用于战场拼杀格斗,所以刀的演练风格更贴近实战,格架扫进,神出鬼没,劈砍撩扎、威猛异常,因而武术谚语中有“刀如猛虎,剑似游龙”描诉。//单刀在练习时,不但要有逼人的气势和简明的节奏,更强调的是刀法的实用性,所以非常强调刀和手的相互配合,刀和身的相互配合,从而要达到刀身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太极拳是有形有质,是形质相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太极拳的传授不能只讲形,不讲质。既要讲形又讲质,做到形质兼备。这个问题要从历史上对太极拳最早立论概括说起。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层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是太极拳最早最高的精辟概括。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