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1-初识宗教学(1)
- 1.1.2-初识宗教学(2)
- 1.1.3-宗教学与宗教观之比较
- 1.2.1-宗教学兴起的条件
- 1.2.2-麦克斯·缪勒的贡献
- 1.2.3-宗教学的发展
- 1.3.1-学习宗教学的态度
- 1.3.2-坚持唯物史观与借鉴合理成果
- 1.3.3-宗教学的分支学科简介
- 1.4.1-学习宗教学的意义
- 2.1.1-宗教的本质及其表现综述
- 2.1.2-宗教的一般特征与多种定义(学生讨论)
- 2.1.3-讨论总结
- 2.1.4-宗教的四个特征归纳
- 2.1.5-宗教七个特征的归纳
- 2.1.6-对宗教的多种定义
- 2.1.7-三种类型宗教本质论
- 2.2.1-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概述
- 2.2.2-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1)
- 2.2.3-宗教的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2)
- 2.2.4-四个基本要素对宗教学研究的贡献
- 3.1.1-灵魂观念(1)
- 3.1.2-灵魂观念(2)
- 3.1.3-灵魂观念(3)
- 3.1.4-灵魂观念(4)
- 3.1.5-灵魂观念(5)
- 3.1.6-灵魂观念(6)
- 3.1.7-例证
- 3.1.8-例证《活佛转世》
- 3.1.9-课程讨论
- 3.2.1-神灵观念概述
- 3.2.2-神灵的种类(1)
- 3.2.3-神灵的种类(2)
- 3.2.4-神灵的种类(3)
- 3.2.5-神灵的种类(4)
- 3.2.6-神灵世界的结构(1)
- 3.2.7-神灵世界的结构(2)
- 3.2.8-神灵观念的性质
- 3.3.1-神性观念(1)
- 3.3.2-神性观念(2)
- 4.1.1-宗教经验概述
- 4.1.2-宗教经验的含义1
- 4.1.3-宗教经验的含义2
- 4.1.4-例证《毕摩》
- 4.2.1-宗教经验的表现
- 4.2.2-宗教经验例证
- 4.3.1-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
- 4.4.1-宗教经验的实质
- 5.1.1-宗教行为
- 5.1.2-巫术
- 5.1.3-巫术的种类和功能
- 5.2.1-宗教禁忌
- 5.3.1-献祭与祈祷
- 6.1.1-宗教体制概述(1)
- 6.1.2-宗教体制概述(2)
- 6.1.3-宗教体制概述(3)
- 6.2.1-宗教组织的性质(1)
- 6.2.2-宗教组织的性质(2)
- 6.2.3-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1)
- 6.2.4-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2)
- 6.2.5-宗教组织的形成与演变(3)
- 6.2.6-宗教组织的核心——僧侣
- 6.2.7-宗教组织的类型(1)
- 6.2.8-宗教组织的类型(2)
- 6.2.9-宗教组织的两重性
- 6.2.10-例证2《饱受危难的圣城耶路撒冷》
- 6.3.1-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1)
- 6.3.2-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2)
- 6.4.1-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
- 6.5.1-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
- 7.1.1-各种宗教起源说(1)
- 7.1.2-各种宗教起源说(2)
- 7.2.1-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8.1.1-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
- 8.2.1-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及其演变
- 9.1.1-宗教国家化的一般历程
- 9.2.1-古代伊朗的宗教
- 9.2.2-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1)
- 9.2.3-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2)
- 9.2.4-犹太教
- 10.1.1-创生性宗教
- 10.2.1-宗教产生根源的探讨
- 10.2.2-从氏族部落宗教到创生性宗教
- 11.1.1-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 11.2.1-对宗教社会功能的理解
- 11.2.2-宗教如何发挥社会文化作用
- 12.1.1-民族的涵义
- 12.2.1-宗教与民族的基本关系(1)
- 12.2.2-宗教与民族的基本关系(2)
- 12.3.1-中国的宗教与民族
- 13.1.1-宗教与政治(概述)
- 13.1.2-宗教与政治关系溯源(1)
- 13.1.3-宗教与政治关系溯源(2)
- 13.2.1-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 13.3.1-政教关系的基本类型
- 14.1.1-教材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概述
- 14.1.2-在社会发展的视野中考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 14.1.3-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传统建构
- 14.2.1-作为人文传统的宗教与科学合作的空间
- 14.2.2-科学地解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 15.1.1-对道德的理解
- 15.2.1-宗教与道德的基本关系
- 15.3.1-宗教道德的性质与意义
- 16.1.1-宗教与艺术在历史上的关系
- 16.2.1-艺术与宗教的异同
- 16.3.1-宗教中的艺术
- 16.4.1-艺术中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