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航空模拟飞行安全教学视频

航空模拟飞行安全教学视频

  • 课程主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军事频道
  • 课程人气:332

航空模拟飞行安全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飞行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于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经过专家以及科技一系列的改进,现代的飞行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飞行状态,当然,在我们畅想飞行自由自在的感觉的同时,军队的航空飞行也在扮演着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于是航空飞行安全的模拟技术营运而生。

      航空安全包括调查与研究空难的原因,以及避免空难发生的措施,以及定下相关规例、培训相关员工及向公众进行相关教育。航空安全是指牵涉航空的安全,概念包括调查与研究空难的原因,以及避免空难发生的措施,包括定下相关规例、培训相关员工及向公众进行相关教育。而国际性的航空安全监管组织包括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安全局。

      在航空界,一般把适宜于持续进行的,接近于定常飞行的飞行状态称之为巡航。在此状态下的参数称为巡航参数,如巡航高度、巡航推力等等。巡航速度也是专机的巡航参数之一。巡航状态不是唯一的,每次飞行的巡航状态都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气象条件、装载、飞行距离、 经济性等等。 因此,各次飞行所选定的巡航参数(包括巡航速度)常有所不同。 同样是巡航,由于任务要求不一样,选定的巡航速度也就不一样。例如航程巡航、航时巡航、给定区间最小燃料消耗巡航等,虽然都要求飞机以比较省油、比较经济的速度巡航,但这些指标是有差别的。航程巡航要求飞机能以航程最远的巡航速度飞行;航时巡航则要求飞机能以留空时间最长的巡航速度飞行等等。为此,巡航速度又可细分为“远航速度”和“久航速度”等。

      最大平飞速度:飞机在水平直线飞行条件下,把发动机推力加到最大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此速度要能维持3公里以上的距离)一般喷气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都是在11000米以上的高空达到的。对于军用飞机来说,低空飞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空最大平飞速度是衡量多用途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的重要性能指标。

      最小速度:飞机在某一高度上可以维持等速水平飞行的最低速度。此值越低,则飞机的起飞、降落速度越小,所需的机场跑道越短。同时飞机的安全性和机动能力越强。飞机的最小最小速度一般是在海平面高度获得。

      失速速度:飞机的升力系数随飞机迎角的增加而增大。当迎角增加到某一数值后,升力系数不升反降,导致飞机升力迅速小于飞机重力,飞机便很快下坠,这种现象称为失速。

      续航时间:续航时间又称之为“航时”。它是指飞机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耗尽其本身携带的可用燃料时,所能持续飞行的时间。 续航时间是飞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直接表明飞机一次加油后的持久作战或持久飞行能力。续航时间与飞行速度、 飞行高度、 发动机工作状态等多种参数有关。合理选择飞行参数,使得飞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耗燃料量最少,飞机就能获得最长的续航时间。此时,所对应的巡航速度称为“久航速度”。

      爬升率:爬升率又称爬升速度或上升串,是各型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是指定常爬升时,飞行器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高度,其计量单位为米/秒。飞机在某一高度上,以最大油门状态,按不同爬升角爬升,所能获得的爬升率的最大值称为该高度上的“最大爬升率”。以最大爬升串飞行时对应的飞行速度称为“快升速度”,以此速度爬升,所需爬升时间最短。 飞机的爬升性能与飞行高度有关,高度越低,飞机的最大爬升率越大,高度增加后,发动机推力一般将减小,飞机的最大爬升率也相应减小。达到升限时,爬升率等于0。 以 F-16战斗机为例,该机在海平面的最大爬升率高达305米/秒,高度1000米时,降至283米/秒,高度为10000米时,则降至100米/秒,当高度达到 17000米时,其最大爬升率只有 12米/秒。

      升限:所谓升限,是指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太平飞高度。当航空器的飞行高度逐渐增加时,空气的密度会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影响发动机的进气量,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量减少,其推力一般也将减小。达到一定高度时,航空器因推力不足,已无爬高能力而只能维持平飞,此高度即为航空器的升限。 升限可分为理论升限和实用升限两种。理论升限定义为:发动机在最大油门状态下飞机能维持水平直线飞行的最大高度。实用升限的定义是:发动机在最大油门状态下,飞机爬升率为某一规定小值(如5米/秒)时,所对应的飞行高度。 在实际飞行中,受载油量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飞机是无法达到理论升限的,因为要想爬升至理论升限需用很长的时间,且越往上越慢,尚未达标,燃油便耗尽了。所以,人们常用的是实用升限。 提高飞机升限的措施主要有:增大发动机在高空时的推力、提高飞机的升力、降低飞行阻力、减轻飞机重量等。

      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与 M数:一般来说,飞行器的飞行速度低于音速,称为亚音速飞行;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高于音速,称为超音速飞行;而飞行器的飞行速度等于音速,则称为等音速飞行。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引入了M数的概念:M:**式中, v表示在一定高度上飞行器的飞行速度(或空气的流速),a则表示当地的音速。 M数又称马赫数。上面三种飞行情况,可以分别用 Ml和 M: 1表示。 由于在音速附近飞行存在许多特殊的现象,人们往往把M数 0.75~l.2单独划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并把这一速度范围称为跨音速区。 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人们一般根据M数的大小,把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划分为 4个区域,即: 亚音速区--M数小于0.75; 跨音速区--M数从0.75 到1.2; 超音速区--M 数从1.2 到5.0; 高超音速区--M数5.0以上。

      起飞和降落性能:主要指标有起飞、降落距离;起飞、降落滑跑距离;离地速度和接地速度。

      起飞距离是指飞机在机场起飞跑道上的起飞线处开始,松开刹车,经过地面滑跑,离地爬升至25米高度所经过的地面距离。降落距离是指飞机进入机场着陆下降至25米高度算起,经过下滑、平飞减速、飘落接地、地面滑跑等阶段直至停机所经过的地面距离。起飞和降落滑跑距离则只算到离地或从接地开始。离地速度是指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飞行员向后拉杆使飞机抬头离地的瞬间速度。此值越小则飞机的地面滑跑距离越短。接地速度是指飞机在降落过程中,飞机落地的瞬间速度。此值越小降落过程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