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概述
- 1.2.1互换性
- 1.2.2公差、检测
- 1.3.1标准与标准化
- 1.3.2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 1.4.1测量值及测量过程
- 1.4.2长度量值的传递及量块
- 1.4.3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 1.4.4测量方法与测量误差
- 2.1.1尺寸精度设计的含义、孔和轴的定义
- 2.1.2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 2.1.3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 2.1.4有关配合的基本偏差及配合制
- 2.2.1标准公差系列
- 2.2.2基本偏差系列
- 2.2.3标准形式、常用公差带及配合、未标注尺寸公差
- 2.2.4大尺寸孔、轴的配制配合
- 2.3.1基准制的选择
- 2.3.2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
- 2.3.3配合种类及基本偏差的选择
- 2.4孔轴精度的检测
- 3.1.1概述
- 3.1.2要素及要素的分类
- 3.1.3几何公差特征项目符号和几何公差带
- 3.2.1几何公差的一般标注方法
- 3.2.2几何公差的简化标注方法
- 3.2.3形状公差
- 3.2.4轮廓度公差
- 3.2.5方向公差
- 3.2.6位置公差
- 3.2.7跳动公差
- 3.2.8辅助要素框格的标注
- 3.2.9改错例题
- 3.3.1有关公差原则的一些术语及定义
- 3.3.2公差原则——独立原则
- 3.3.3相关要求——包容要求
- 3.3.4最大实体要求、可逆要求及公差原则总结
- 3.4几何精度设计
- 3.5.1几何误差及其评定
- 3.5.2几何误差检测原则
- 3.5.3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 4.1表面微观轮廓精度的基本概念
- 4.2表面微观轮廓精度的评定
- 4.3表面微观轮廓精度的标注方法
- 4.4.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数值的选用原则
- 4.4.2表面微观轮廓粗糙度参数值的应用场合
- 4.4.3表面微观轮廓精度设计示例
- 4.5表面微观轮廓的检测
- 5.1滚动轴承的精度
- 5.2滚动轴承相配件的精度
- 5.3滚动轴承相配件的精度设计
- 6.1螺纹结合精度概述
- 6.2影响普通螺纹结合精度的因素
- 6.3普通螺纹精度设计
- 6.4普通螺纹精度检测
- 7.1齿轮概述
- 7.2圆柱齿轮同侧齿面的精度指标及检测
- 7.3圆柱齿轮径向综合偏差的精度指标及检测
- 7.4齿轮的侧隙和接触斑点的检验
- 7.5齿轮坯齿轮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的精度
- 7.6圆柱齿轮的精度设计
- 8.1键和花键联结的精度概述
- 8.2平键联结的精度
- 8.3矩形花键联结的精度
- 8.4键联结的精度设计
- 9.1圆锥体配合的主要参数
- 9.2圆锥要素精度的评定指标
- 9.3.1圆锥要素的精度设计
- 9.3.2圆锥公差标注方法
- 9.4圆锥要素的检测
- 9.5棱体的角度和斜度的精度
- 10.1.1尺寸链计算在精度设计中的应用(上)
- 10.1.2尺寸链计算在精度设计中的应用(下)
- 10.2.1尺寸链计算完全互换法(上)
- 10.2.2尺寸链计算完全互换法(下)
- 10.3大数互换法尺寸链计算
- 11.1.1机械零件精度设计
- 11.1.2典型零件精度设计
- 11.2装配图精度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的相关介绍
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想学习机械设计的朋友可以来外唐网参考以下我们收录的这部吉林大学陈炳锟老师机械设计教程。
关于机械设计,可谓仁者见仁,实际操作中,也因人而异。然而,有点可肯定,机械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和改进(或者其一,绝不是拷贝或模仿)。设计,就是有预见性地收集和规定制造新机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预见性从何而来,主要是个人经验、相关资料、他人指导。(很多人不懂设计,正是因其缺乏这三个“资源”及学习)个人经验,成长于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提炼,由于宝贵,很难从他人处获得;相关资料,一种是工作直接用上的不断收集和整理出来的,一种是上网浏览和下载的,前者比后者更加实用;他人指导,当然来自于各方面,但需要甄别和检验。如果设计者不断完善这三个资源,再下点苦工夫,相信获得较高的机械设计能力和水平,只是个时间问题。
完整意义的机械设计,应该从构思起,直到机器完全稳定生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修正、总结的过程,最富价值则是经过构思后绘出的“草图”(或叫构思图)和计划图(包含设计所需各项资料数据,规格、功能、机构、材料、形状、尺寸、布置、加工、安装、检测等),再往下的具体化作业,含金量不高,只能叫“辅助设计”。甚至可说,能把计划图正确完整表达好的人,设计工作已经做到位了。然而,是不是从计划图往下的部分,设计者就可以不屑一顾呢?不是的,设计者可以将计划图以下部分交给新人或能力一般的同事去完成,但他自己一定是很关心或者有较多的经验或认识。否则,设计者“设计”出来的东西,会累死接后续工作的同事或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事故!(以后再讨论这个话题)
工厂设计过程,基本是经验设计,和学校里“设计”差别很大。记得毕业时也搞过设计,单个说明书就要万字,而且计算占了大部分,工厂设计恰相反,计算占很少部分,只要关键或拿捏不准的地方才需要。设计需要具备五个基本能力或条件:1.熟悉各种机构功能或者实现某些功能常用机构;2.培养平衡、协调、美观的“感觉”,机器和人差不多,头重脚轻往往问题多多;3.读透市面各种会用上的标准件型录和介绍,会正确选用;4.掌握设计需要或可能用上的计算、软件、常识,原则是够用;5.善于沟通,这点很多人不解,以后会详解:)以上五种能力提升和条件储备,决非一朝一夕,因此,经验积累和资料收集,显得相当重要。
在实际设计中,很多人也许都是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看功能要求,联想类似设计,然后调出图档,大致改了下,就发包下去......结果可想而知,由于已经有“验证”,因此设计基本不会有大问题,但对设计者来说,这个设计可能对他的提高没什么积极意义。起码可以肯定,如果一直是这样设计习惯的人,哪怕搞个三五年都不会明白,马达是怎么选的,气缸的特点是什么,凸轮机构是怎么设计的......(哪怕该设计者一直在用着这样的机器或图档:)我建议,刚毕业或刚入行的人,可以这样勇敢地“搬”,但要有个学习的观念。举个例子,常见的滑块机构,滑槽和滑块的公差怎么定才合理?人家为什么是这个公差??(很多时候,不思考意味着跟别人一起错下去哦:)
如果有机会,不妨到设备使用部门去体验一年半栽,比如ME。这时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1.产线的机器设备大同小异(真的是“模具);2.设计部门XX的机器真烂,故障多又不好调;3.为了量产,原来的机器都改了个遍;4.某线员工手指被切,原因是机器......以上这些,和机器设计部门有直接关系,但又有多少设计人员会关心知道呢?工作中,由于需要,接触到不少专业设备厂商,说到专业,他们确实值得首肯,但同样会有以上的抱怨和问题。因此,如果机械设计者能在设计之初就处处为“客户”考虑,如果已经具备客户端的批评审视眼光,那设计出来的机器,相信水平和档次会更上一个台阶。
有人认为,把pro-E、autoCAD或solidwork学好就可以搞设计,其实不对。试想,没有这些软件时,机械专家是怎么做机器的?画图软件充其量只是个工具,设计是人的主观性智慧、经验、理念和客观规律等的“综合产物”,和绘图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如果懂设计的人,同时也是个画图好手,可谓与时俱进如鱼得水,至少可以“震”住下属或让外行的人觉得你水平多高。而对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加强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绘图工具,我认为,够用就好,无需花哨和深入。什么叫够用,比如搞机械设计的,用曲线曲面场合不多,也就没必要学得太精湛,再比如,市面流行什么快速画图,完全是为专业绘图员而做的。记住,设计人员比拼的是设计理念、能力和水平,如果兴趣和时间充裕,那另当别论。
工厂设计,尤其不是生产机器(而是利用机器来作业)的企业来说,要从一穷二白开始“发明”机械,也是不切合实际的事。个人倾向于,善于运用已有资料经验,哪怕模仿抄袭,也要摸出点新玩意或者学到点东西,这样有个好处,万一哪天遇到一个全新课题或项目,才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去“扛大梁”。
搞机械设计的,必须有乐于吃苦精益求精谦虚上进的心态,否则,可能混不了几年。论薪资,这个行当中等偏下;论地位,在公司里绝对是附属服务部门;论前景,呵呵,模仿抄袭巍然成风,成不了气候的,所以不适合势利、虚荣和急噪的人从事。有准备跨入这个行业的兄弟姐妹,你准备好了吗,尤其是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