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解读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定下公认明显的划分界线,一般都以“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为分水岭。古代汉语可以细分为上古汉语及中古汉语。
汉字的构造规律共有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者,而后面的只是用字法。
夏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发展自己的书写方式 。到了秦朝,文字书写方式才得到统一,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并陆续创造出隶书,用于对小篆的简化书写。
实际上,由于汉字发展的师承关系,地域不同,实际书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古籍和字画中使用了不同写法的汉字。
汉语本来没有所谓的语法,只是后代进行对比才有了这一概念。古代汉语的语法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上。
词汇使用
汉语没有西方拼音文字那样的词性变化,它直接利用别的词性的词汇来活用(这只是用现代的概念来说,不是说,中国古代汉语有这些概念)。比如名词动用,动词名词化,动词形容词化等。
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大量使用省略句式,主要如主语,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语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来推定。另外,很显著的一个用法是否定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例如:“时不我待”是典型的古汉语结构的一个成语,把“我”这个宾语提在“待”的前面。同样的词汇和句子还很多很多,这也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