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第01集 序言
- 第02集 细菌的形态
- 第03集 细菌的基本结构
- 第04集 细菌的特殊结构
- 第05集 细菌的理化性状
- 第06集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第07集 细菌的新陈代谢
- 第08集 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09集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
- 第10集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第11集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2集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3集 生物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4集 细菌的病原性与毒力
- 第15集 感染与发病
- 第16集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 第17集 细菌变异的类型
- 第18集 细菌变异的机理
- 第19集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 第20集 葡萄球菌
- 第21集 链球菌
- 第22集 鼻疽假单胞菌
- 第23集 布氏杆菌
- 第24集 波氏菌
- 第25集 肠杆菌科
- 第26集 巴氏杆菌科
- 第27集 弧菌科
- 第28集 弯曲杆菌
- 第29集 李氏杆菌.
- 第30集 猪丹毒杆菌
- 第31集 芽胞杆菌属
- 第32集 梭菌属
- 第33集 分支杆菌属
- 第34集 放线菌属
- 第35集 棒状杆菌属
- 第36集 螺旋体.
- 第37集 支原体
- 第38集 立克次体
- 第39集 衣原体
- 第40集 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41集 病毒的化学组成
- 第42集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 第43集 病毒的分类
- 第44集 病毒的吸附集 穿入与脱壳
- 第45集 病毒的生物合成
- 第46集 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 第47集 病毒遗传的特点
- 第48集 病毒人工诱变
- 第49集 病毒感染
- 第50集 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51集 病毒感染的诊断
- 第52集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 第54集 非洲猪瘟病毒科
- 第55集 疱疹病毒科
- 第56集 腺病毒科
- 第57集 细小病毒科
- 第58集 圆环病毒科
- 第59集 逆转录病毒科
- 第60集 嗜肝DNA病毒科
- 第61集 呼肠孤病毒科
- 第62集 双RNA病毒科
- 第63集 弹状病毒科
- 第64集 副粘病毒科
- 第65集 正粘病毒科
- 第66集 砂粒病毒科
- 第67集 小RNA病毒科
- 第68集 黄病毒科
- 第69集 杯状病毒科
- 第70集 冠状病毒科
- 第71集 动脉炎病毒科
- 第72集 亚病毒
- 第73集 真菌的一般特性
- 第74集 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真菌
兽医微生物学的相关介绍
主教材 兽医微生物学 ISBN: 7-109-07016-6 主编: 陆承平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主教材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 ISBN: 9787109073371 主编: 姚火春 中国农业出版社
辅助教材 动物病毒学(第二版) ISBN: 9787030060532 主编: 殷震,刘景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 生产活动及生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微生物学也成了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外唐网为您收录了微生物学视频教程,供您参考学习。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的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生理学阶段。法国科学家L.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他认为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变质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结果;他进一步证明不同微生物种类各有独特的代谢机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并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变质的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称为巴斯德灭菌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使新生产的葡萄酒和啤酒长期保存。科赫对新兴的医学微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科赫首先论证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接着又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细菌,并提倡采用消毒和杀菌方法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发现白喉、肺炎、破伤风、鼠疫等的病原细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数十年间人们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他首创细菌的染色方法,采用了以琼脂作凝固培养基培养细菌和分离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的操作过程;他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著名的科赫法则。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J.利斯特应用药物杀菌,并创立了无菌的外科手术操作方法。1901年,著名细菌学家和动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对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C.H.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他最先发现嫌气性的自生固氮细菌,并运用无机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富集培养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细菌各个生理类群的生命活动,揭示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物质转化的各种作用,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Д.И.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不能窥测的生物,称为过滤性病毒。1915~1917年,F.W.特沃特和F.H.de埃雷尔观察细菌菌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 微生物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分化出大量的分支学科,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已达181门之多。根据其性质可以简单归纳为下面6类:⑴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 总学科称普通微生物学(General Microbiology),分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⑵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如细菌学,真菌学(菌物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和厌氧菌生物学等。⑶按微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分 如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⑷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 总学科称应用微生物学(Applied Microbiology),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⑸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 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微生物数值分类学,微生物地球化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⑹按实验方法、技术分 如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研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