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上册-第01讲 集合
- 上册-第02讲 函数
- 上册-第03讲 实数
- 上册-第04讲 确界原理
- 上册-第05讲 可数集
- 上册-第06讲 无界序列
- 上册-第07讲 无穷小序列
- 上册-第08讲 极限与收敛
- 上册-第09讲 求序列极限
- 上册-第10讲 比较序列大小
- 上册-第11讲 非单调序列的比较
- 上册-第12讲 无穷大序列
- 上册-第13讲 函数极限(1)
- 上册-第14讲 函数极限(2)
- 上册-第15讲 函数极限(3)
- 上册-第16讲 函数极限(4)
- 上册-第17讲 连续函数(1)
- 上册-第18讲 连续函数(2)
- 上册-第19讲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 上册-第20讲 单调函数与反函数
- 上册-第21讲 幂函数(1)
- 上册-第22讲 幂函数(2)
- 上册-第23讲 重要函数
- 上册-第24讲 指数函数
- 上册-第25讲 求导法则(1)
- 上册-第26讲 求导法则(2)
- 上册-第27讲 高阶导数
- 上册-第28讲 极值
- 上册-第29讲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上册-第30讲 间断点
- 上册-第31讲 柯西中值定理
- 上册-第32讲 洛必达法则
- 上册-第34讲 泰勒公式(1)
- 上册-第33讲 泰勒公式(2)
- 上册-第35讲 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展开(1)
- 上册-第36讲 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展开(2)
- 上册-第37讲 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1)
- 上册-第38讲 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2)
- 上册-第39讲 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3)
- 上册-第40讲 不定积分(1)
- 上册-第41讲 不定积分(2)
- 上册-第42讲 不定积分(3)
- 上册-第43讲 三角函数有理式
- 上册-第44讲 定积分(1)
- 上册-第45讲 定积分(2)
- 上册-第46讲 定积分(3)
- 上册-第47讲 极坐标(1)
- 上册-第48讲 极坐标(2)
- 上册-第49讲 可积性(1)
- 上册-第50讲 可积性(2)
- 上册-第51讲 连续与一致连续(1)
- 上册-第52讲 连续与一致连续(2)
- 上册-第53讲 积分不等式
- 上册-第54讲 期末复习
- 下册-第01讲 积分中值定理再讨论(1)
- 下册-第02讲 积分中值定理再讨论
- 下册-第03讲 广义积分(1)
- 下册-第04讲 广义积分(2)
- 下册-第05讲 收敛原理与判别法(1)
- 下册-第06讲 收敛原理与判别法(2)
- 下册-第07讲 多变量函数与范数
- 下册-第08讲 极限唯一性
- 下册-第09讲 点、集合与序列
- 下册-第10讲 累次极限与多元函数连续性
- 下册-第11讲 复合函数连续性
- 下册-第12讲 一般范数的等价性
- 下册-第13讲 距离空间
- 下册-第14讲 连续性与开集
- 下册-第15讲 多元微分学(1)
- 下册-第16讲 多元微分学(2)
- 下册-第17讲 高阶偏导数(1)
- 下册-第18讲 高阶偏导数(2)
- 下册-第19讲 有限增量与泰勒公式
- 下册-第20讲 向量值函数的微分
- 下册-第21讲 隐函数(1)
- 下册-第22讲 隐函数(2)
- 下册-第23讲 逆映射定理(1)
- 下册-第24讲 逆映射定理(2)
- 下册-第25讲 曲线的切平面与法线
- 下册-第26讲 曲率与挠率
- 下册-第27讲 Fernet公式
- 下册-第28讲 最小二乘法
- 下册-第29讲 条件极值
- 下册-第30讲 拉格朗日乘子法
- 下册-第31讲 重积分(1)
- 下册-第32讲 重积分(2)
- 下册-第33讲 Jordan可测集(1)
- 下册-第34讲 Jordan可测集(2)
- 下册-第35讲 三重积分
- 下册-第36讲 二元函数重积分变量替换
- 下册-第37讲 变量替换的几何意义(1)
- 下册-第38讲 变量替换的几何意义(2)
- 下册-第39讲 变量替换的引理
- 下册-第40讲 覆盖(1)
- 下册-第41讲 覆盖(2)
- 下册-第42讲 第一型曲线积分(1)
- 下册-第43讲 第一型曲线积分(2)
- 下册-第43讲 第二型曲线积分(1)
- 下册-第44讲 第二型曲线积分(2)
- 下册-第45讲 第二型曲线积分(3)
- 下册-第46讲 第二型曲面积分
- 下册-第47讲 格林公式
- 下册-第48讲 高斯公式
- 下册-第49讲 斯托克公式
- 下册-第51讲 积分与路径无关定理
- 下册-第52讲 连通
- 下册-第53讲 恰当微分方程与积分因子
- 下册-第54讲 通量与散度
- 下册-第55讲 环量与旋度
- 下册-第56讲 微分形式与外微分
- 下册-第57讲 不动点
- 下册-第58讲 维尔斯特拉斯逼近原理
数学分析(全112讲无级数部分)的相关介绍
微积分是本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为众多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达到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关键的作用。
数学中的分析分支是专门研究实数与复数及其函数的数学分支。它的发展由微积分开始,并扩展到函数的连续性、可微分及可积分等各种特性。这些特性,有助我们应用在对物理世界的研究,研究及发现自然界的规律。
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是数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基本内容是微积分,但是与微积分有很大的差别。
微积分学是微分学(Differential Calculus)和积分学(Integral Calculus)的统称,英语简称Calculus,意为计算,这是因为早期微积分主要用于天文、力学、几何中的计算问题。后来人们也将微积分学称为分析学(Analysis),或称无穷小分析,专指运用无穷小或无穷大等极限过程分析处理计算问题的学问。
早期的微积分,由于无法对无穷小概念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发展。柯西(Cauchy)和后来的魏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完善了作为理论基础的极限理论,使微积分逐渐演变为逻辑严密的数学基础学科,被称为“Mathematical Analysis”,中文译作“数学分析”。
理论基础
数学分析的基础是实数理论。实数系最重要的特征是连续性,有了实数的连续性,才能讨论极限,连续,微分和积分。正是在讨论函数的各种极限运算的合法性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建立起严密的数学分析理论体系。
课程
《数学分析》课程是一门面向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好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是学好其他后继数学课程如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的必备的基础。
作为数学系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数学科学的逻辑性和历史继承性决定了数学分析在数学科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的许多新思想,新应用都源于这坚实的基础。数学分析出于对微积分在理论体系上的严格化和精确化,从而确立了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并运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数学研究的主体是经过抽象后的对象,数学的思考方式有鲜明的特色,包括抽象化,逻辑推理,最优分析,符号运算等。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系统、扎实而严格的基础教育来实现,数学分析课程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程目标
我们立足于培养数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应用能力,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优秀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一个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进大学伊始能否将《数学分析》这门课真正学到手。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微积分理论的产生离不开物理学,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的发展,微积分理论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活力,所以在数学分析的教学中,应强化微积分与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应用背景,充实理论的应用性内容。数学分析的教学除体现本课程严格的逻辑体系外,也要反映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吸收和采用现代数学的思想观点与先进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