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舞蹈《罐舞》教学的相关介绍
- 斯里兰卡舞蹈也许您有点陌生,它是斯里兰卡僧伽罗族传统舞蹈。流行于南部和西部沿海低地区域,故又称低地舞。鲁呼奴舞多是宗教仪式性舞蹈。以舞蹈和哑剧表现人们向诸神祈祷,以求逢凶化吉,或表现诸神驱逐恶魔的情节。
舞蹈中的手式动作较康提舞自由松弛,灵活多变,夸张而有喜剧色彩;对话幽默风趣;常插入技巧高难的快速旋转和翻滚动作。这类舞蹈以桑尼舞最为著称,它以18种不同的假面代表了18种不同的难治之症的恶魔。拉特魔鬼舞也是在宗教仪式上表演的,是为不孕妇女求福的舞蹈。
近年来,斯里兰卡艺术家对这类舞蹈进行了挖掘整理,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创新,并搬上了舞台。其代表剧目有:《祈祷舞》、《假面舞》、《驱鬼消灾舞》等。
此外,鲁呼奴舞中还有一部分世俗化的民间舞蹈,如少女舞、筛谷舞、汲水舞等。科拉姆舞等情节性舞蹈,多用哑剧似的模拟动作表现,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类舞蹈已被近代一些戏剧家吸收到民间戏剧和乡村讽刺剧中鲁呼奴舞的伴奏以亚克鼓为主,表演时戴上不同特征的假面具。
斯里兰卡僧伽罗族传统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派别,是僧伽罗族文化标志之一。起源于古代康提王国统辖的中央山地地区,故又称为高地舞。数百年来这种舞蹈,在王室、地方酋长和佛教主持人的支持和赞助下,得以保存和发展。原来这种舞蹈是在古洪婆祭神会上表演的祭祀舞蹈。
仪式中通过吟诵赞词、打鼓、跳舞、向神灵祭献食品等程序,表达人们驱鬼降魔、祈求神灵保佑的愿望,也从中得到娱乐。维斯舞是在早期神祭会上表演的主要舞蹈之一,“维斯”一词指舞者的头饰象征着原始居民的图腾崇拜。这种舞蹈对康提舞基本动作形态的形成有过重大影响。至今维斯舞仍是康提舞中最主要、最有影响的男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