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蹈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 芭蕾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身为俄国“古典芭蕾之父”,马里于斯·佩蒂帕却是法国的编导大师。仅此一点,便足以证明芭蕾的国际主义基因。佩蒂帕1818年生于法国马赛一个芭蕾世家,1910年卒于俄国克里米亚的古尔祖夫。他早年从父学舞,13岁随其巡演,后随名师A.维斯特里学舞,颇得要领,故曾与当红明星F.爱尔斯勒同台表演。1845年赴马德里作演员和编导,掌握的西班牙民间舞为日后的性格舞创作奠基。1847年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任芭蕾主演,为法国浪漫芭蕾编导大师J.佩罗和A.圣-莱昂作助理,1862年接任首席编导大师。在位34年,他为俄国新编了《唐·吉诃德》(《舞姬》《睡美人》《灰姑娘》《天鹅湖》等17部法国浪漫芭蕾舞剧,并为35部歌剧编了插舞,其精力之旺盛、成就之辉煌,令世人折服。其贡献中,还包括为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这两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