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第1讲 线性方程一
- 第2讲 线性方程二
- 第3讲 线性方程三
- 第4讲 线性方程四
- 第5讲 不等式
- 第6讲 直线绘图
- 第7讲 斜率及y轴截距程序演示
- 第8讲 斜率求法
- 第9讲 y轴截距求法
- 第10讲 直线方程
- 第11讲 直线方程(续)
- 第12讲 直线方程程序演示
- 第13讲 平均值
- 第14讲 整数求和
- 第15讲 百分数
- 第16讲 百分比增长
- 第17讲 打折问题
- 第18讲 更多百分数问题
- 第19讲 线性方程组
- 第20讲 比率一
- 第21讲 比率二
- 第22讲 比率三
- 第23讲 比率四
- 第24讲 比率五
- 第25讲 比率六
- 第26讲 年龄问题一
- 第27讲 年龄问题二
- 第28讲 年龄问题三
- 第29讲 代数式乘法
- 第30讲 因式分解求解二次方程
- 第31讲 i的任意次方
- 第32讲 i等于根号-1
- 第33讲 复数一
- 第34讲 复数二
- 第35讲 二次公式一
- 第36讲 二次公式二
- 第37讲 配方
- 第38讲 二次公式证明
- 第39讲 二次不等式
- 第40讲 二次不等式图像解释
- 第41讲 函数一
- 第42讲 函数二
- 第43讲 函数三
- 第44讲 函数四
- 第45讲 函数定义域
- 第46讲 证明logA+logB=logAB
- 第47讲 证明AlogB=log(B^A)
- 第48讲 证明log_A(B)=log_x(B)除以log_x(A)
- 第49讲 多项式除法
- 第50讲 圆锥曲线简介
- 第51讲 圆锥曲线:圆
- 第52讲 圆锥曲线:椭圆
- 第53讲 圆锥曲线:双曲线一
- 第54讲 圆锥曲线:双曲线二
- 第55讲 圆锥曲线:双曲线三
- 第56讲 圆锥曲线辨别一
- 第57讲 圆锥曲线辨别二
- 第58讲 圆锥曲线辨别三
- 第59讲 椭圆焦点
- 第60讲 双曲线焦点
- 第61讲 双曲线焦点证明
- 第62讲 部分分式展开一
- 第63讲 部分分式展开二
- 第64讲 部分分式展开三
- 第65讲 抛物线焦点和准线一
- 第66讲 抛物线焦点和准线二
- 第67讲 相遇问题
- 第68讲 追及问题
- 第69讲 火车相遇驶离问题
- 第70讲 连续追及问题
- 第71讲 接人问题
- 第72讲 马背问题
- 第73讲 有理不等式一
- 第74讲 有理不等式二
- 第75讲 趣味多项式系数问题
- 第76讲 等比数列和求抵押贷款还款额
- 第77讲 逆函数简介
- 第78讲 逆函数例题一
- 第79讲 _逆函数例题二
- 第80讲 逆函数例题三
- 第81讲 正比和反比
- 第82讲 正比和反比判别
- 第83讲 函数奇偶性判断
- 第84讲 函数奇偶性和数字奇偶性关联
- 第85讲 新运算定义
- 第86讲 数学归纳法
- 第87讲 连续整数求和的另一种方法
- 第88讲 成比例问题
- 第89讲 循环小数化分数一
- 第90讲 循环小数化分数二
基础代数的相关介绍
代数是对数字和文字的代数运算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对可汗学院的基础代数课程进行学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代数的知识。
初等代数是古老的算术的推广和发展。代数是研究数、数量、关系与结构的数学分支。初等代数一般在中学时讲授,介绍代数的基本思想:研究当我们对数字作加法或乘法时会发生什么,以及了解变量的概念和如何建立多项式并找出它们的根。代数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字,而是各种抽象化的结构。例如整数集作为一个带有加法、乘法和序关系的集合就是一个代数结构。在其中我们只关心各种关系及其性质,而对于“数本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并不关心。常见的代数结构类型有群、环、域、模、线性空间等。
“代数”作为一个数学专有名词、代表一门数学分支在我国正式使用,最早是在1859年。那年,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韦列亚力共同翻译了英国人棣么甘所写的一本书,译本的名称就叫做《代数学》。当然,代数的内容和方法,我国古代早就产生了,比如《九章算术》中就有方程问题。
代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的时代[1],当时的人们发展出了较之前更进步的算术系统,使其能以代数的方法来做计算。经由此系统的被使用,他们能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并求解,这些问题在今日一般是使用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和不定线性方程等方法来解答的。相对地,这一时期大多数的埃及人及西元前1世纪大多数的印度、希腊和中国等数学家则一般是以几何方法来解答此类问题的,如在兰德数学纸草书、绳法经、几何原本及九章算术等书中所描述的一般。希腊在几何上的工作,以几何原本为其经典,提供了一个将解特定问题解答的公式广义化成描述及解答方程之更一般的系统之架构。
代数(algebra)导源于阿拉伯语单字“al-jabr”,其出自 al-Kitāb al-muḫtaṣar fī ḥisāb al-ğabr wa-l-muqābala这本书的书名上,意指移项和合并同类项之计算的摘要,其为波斯回教数学家花拉子米于820年所著。Al-Jabr此词的意思为“重聚”。传统上,希腊数学家丢番图被认为是“代数之父”,的成果到今日都还有用途,且他更给出了一个解答二次方程的一详尽说明。而支持丢番图的人则主张在Al-Jabr里出现的代数比在Arithmetical里出现的更为基本,且Arithmetical是简字的而Al-Jabr却完全是文辞的。[3]另一位波斯数学家欧玛尔·海亚姆发展出代数几何出,且找出了三次方程的一般几何解法。印度数学家摩诃吠罗和婆什迦罗与中国数学家朱世杰解出了许多三次、四次、五次及更高次多项式方程的解了。
代数更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关键事件在于三次及四次方程的一般代数解,其发展于16世纪中叶。行列式的概念发展于17世纪的日本数学家关孝和手中,并于十年后由莱布尼茨继续发展着,其目的是为了以矩阵来解出线性方程组的答案来。加布里尔·克拉默也在18世纪时在矩阵和行列式上做了一样的工作。抽象代数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一开始专注在今日称为伽罗瓦理论及规矩数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