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维吾尔族专业舞蹈教学视频

维吾尔族专业舞蹈教学视频

  • 课程主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舞蹈教程

维吾尔族专业舞蹈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的美称,维吾尔族的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和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多彩,舞姿矫健柔美,热烈奔放,以它细腻深情的舞蹈肢体语汇,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维族自古善舞,《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回纥汗国时期,臣下或外国使节来见可汗,须在牙帐前舞蹈行礼。由此可知,回纥是一个喜爱舞蹈的民族,回纥西迁之后,受西域舞蹈的影响,其舞蹈更为多彩,唐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域舞蹈有胡旋舞和胡腾舞等,新疆各族的舞蹈自古闻名,早在南北朝和隋唐时就传入中土,成为隋唐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朝开皇所设的七部伎中,就有“龟兹伎”,唐朝伍德年间所设九部伎乐中,也有“龟兹乐”、“疏勒乐”,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宗也将有“龟兹乐”(今库车地区)、“疏勒乐”(今喀什地区)、“高昌乐”(今吐鲁番地区)纳入所设的十部伎乐中,从隋唐所设伎乐中新疆民族所占的比重说明当时新疆民族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兴盛,并且这些乐舞依然保存在今日的新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形成这一地区的特有风格。

      维吾尔族(中国西北.新疆)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

      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赛乃姆”就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是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少都来跳舞,自由进场,即兴发挥,还可以和场外的人进行交流,邀请围观者进场一同跳舞,使人感到亲切,气氛融洽。人们在乐鼓声中,伴唱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尽兴。

      还有一种非常有特点的舞蹈是多朗舞。多朗舞来自塔里木盆地多朗地区(中国西北)。多朗舞有着结构严谨的舞蹈形式。开始跳舞以双人对舞为主。多少对不限,中途是不能退场的,直跳到竞技开始,竞技是旋转,随着乐曲的不断变化,竞技的人逐渐减少,直到只剩下一个人,这时到了舞蹈的高潮,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结束。舞蹈自始至终都在“多朗木卡姆”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热烈而欢快。是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舞蹈。

      维吾尔族常见的民间舞蹈有以下形式: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他们都要跳赛乃姆。

      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保持着狩猎和战争生活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这种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多朗人中。多朗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的对舞形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组动作,最后是竞技性的旋转。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过年过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动作朴实有力,主要流行在喀什、莎车一带。

      夏地亚纳舞,夏地亚纳,维语意为“欢乐的”,是在节日和盛大集会中的一种维吾尔族民间集体舞蹈,流行于全疆,南疆更为盛行。

      纳孜尔库姆,是别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产生于吐鲁番地区,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是在婚礼、喜庆等日或“麦西莱甫”晚会中最精彩的表演。

      在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里,还有一些是属于带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如“盘子舞”、“萨巴依舞”、“击石舞”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击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增加艺术感染力。

      维吾尔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汉的康巴尔汗是现代维吾尔族舞蹈的集大成者,是杰出的艺术大师。康巴尔汗表演的“尼木帕旦”(意为二分之一拍,即快节奏舞)、“地力哈拉吉”、“乌夏克”(十二木卡姆之一)等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深受人们的欢迎。1950年,康巴尔汗以新疆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全国第四届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上,康巴尔汗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她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蹈家协会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由于她对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卓越贡献,1992年10月,还成立了以康巴尔汗命名的艺术基金会,1994年3月,康巴尔汗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