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1-数列的极限(1)
- 1.1.2-数列的极限(2)
- 1.1.3-数列的极限(3)
- 1.1.4-数列的极限(4)
- 1.1.5-数列的极限(5)
- 1.2.1-函数的极限(1)
- 1.2.2-函数的极限(2)
- 1.2.3-函数的极限(3)
- 1.2.4-函数的极限(4)
- 1.2.5-函数的极限(5)
- 1.2.6-函数的极限(6)
- 1.3.1-无穷小与无穷大(1)
- 1.3.2-无穷小与无穷大(2)
- 1.3.3-无穷小与无穷大(3)
- 2.1.1-极限运算法则(1)
- 2.1.2-极限运算法则(2)
- 2.1.3-极限运算法则(3)
- 2.2.1-视频1夹逼准则
- 2.2.2-视频2重要极限1
- 2.2.3-视频3单调有界准则
- 2.2.4-视频4重要极限2
- 2.3.1-无穷小的比较(1)
- 2.3.2-无穷小的比较(2)
- 2.3.3-无穷小的比较(3)
- 3.1.1-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1)
- 3.1.2-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2)
- 3.1.3-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3)
- 3.1.4-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4)
- 3.2.1-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
- 3.2.2-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2)
- 3.2.3-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3)
- 3.3.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1)
- 3.3.2-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2)
- 3.3.3-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3)
- 4.1.1-导数概念(1)
- 4.1.2-导数概念(2)
- 4.1.3-导数概念(3)
- 4.1.4-导数概念(4)
- 4.1.5-导数概念(5)
- 4.2.1-函数的求导法则(1)---------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
- 4.2.2-函数的求导法则(2)---------反函数的求导法则
- 4.2.3-函数的求导法则(3)--------求导举例
- 4.2.4-函数的求导法则(2)引言
- 4.2.5-函数的求导法则(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1
- 4.2.6-函数的求导法则(5)---------复合函数求导法则2
- 4.2.7-函数的求导法则(6)---------复合函数求导法则3
- 4.2.8-函数的求导法则(7)---------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 4.2.9-函数的求导法则(8)---------基本求导法则与导数公式
- 4.3.1-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1)
- 4.3.2-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2)
- 4.3.3-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3)
- 4.3.4-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4)
- 4.3.5-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5)
- 4.3.6-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6)
- 4.3.7-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7)
- 4.3.8-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相关变化率(8)
- 5.1.1-高阶导数(1)
- 5.1.2-高阶导数(2)
- 5.1.3-高阶导数(3)
- 5.2.1-函数的微分(1)
- 5.2.2-函数的微分(2)
- 5.2.3-函数的微分(3)
- 6.1.1-微分中值定理(1)
- 6.1.2-微分中值定理(2)
- 6.1.3-微分中值定理(3)
- 6.2.1-洛必达法则(1)
- 6.2.2-洛必达法则(2)
- 6.2.3-洛必达法则(3)
- 6.2.4-洛必达法则(4)
- 6.2.5-洛必达法则(5)
- 6.3.1-泰勒公式(1)
- 6.3.2-泰勒公式(2)
- 6.3.3-泰勒公式(3)
- 7.1.1-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1)
- 7.1.2-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2)
- 7.1.3-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3)
- 7.1.4-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凹凸性(4)
- 7.2.1-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1)
- 7.2.2-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2)
- 7.2.3-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3)
- 7.2.4-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4)
- 7.2.5-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值最小值(5)
- 7.3.1-曲率(1)
- 7.3.2-曲率(2)
- 7.3.3-曲率(3)
- 8.1.1-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1)
- 8.1.2-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 8.1.3-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3)
- 8.2.1-第一类换元法(1)
- 8.2.2-第一类换元法(2)
- 8.2.3-第一类换元法(3)
- 8.2.4-第一类换元法(4)
- 8.3.1-第二类换元法(1)
- 8.3.2-第二类换元法(2)
- 8.3.3-第二类换元法(3)
- 9.1.1-分部积分法(1)
- 9.1.2-分部积分法(2)
- 9.1.3-分部积分法(3)
- 9.1.4-分部积分法(4)
- 9.1.5-分部积分法(5)
- 9.1.6-分部积分法(6)
- 9.2.1-有理函数的积分(1)
- 9.2.2-有理函数的积分(2)
- 10.1.1-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1)
- 10.1.2-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
- 10.1.3-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3)
- 10.1.4-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4)
- 10.1.5-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5)
- 10.1.6-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6)
- 10.2.1-微积分基本公式(1)
- 10.2.2-微积分基本公式(2)
- 10.2.3-微积分基本公式(3)
- 11.1.1-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1)
- 11.1.2-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2)
- 11.1.3-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3)
- 11.2.1-反常积分(1)
- 11.2.2-反常积分(2)
- 11.2.3-反常积分(3)
- 11.2.4-反常积分(4)
- 12.1.1-定积分的元素法
- 12.2.1-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1)
- 12.2.2-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2)
- 12.2.3-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3)
- 12.2.4-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4)
- 12.2.5-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5)
- 12.2.6-定积分在几何学上的应用(6)
- 12.3.1-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1)
- 12.3.2-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2)
- 12.3.3-定积分在物理学上的应用(3)
- 13.1.1-第一讲视频1
- 13.1.2-第一讲视频2
- 13.1.3-第一讲视频3
- 13.1.4-第一讲视频
- 13.2.1-第二讲视频1
- 13.2.2-第二讲视频2
- 13.2.3-第二讲视频3
- 13.3.1-第三讲视频1
- 13.3.2-第三讲视频2
- 13.3.3-第三讲视频3
- 13.3.4-第三讲视频
- 14.1.1-第四讲视频1
- 14.1.2-第四讲视频2
- 14.1.3-第四讲视频3
- 14.2.1-第五讲视频1
- 14.2.2-第五讲视频2
- 14.2.3-第五讲视频3
- 15.1.1-第六讲视频1
- 15.1.2-第六讲视频2
- 15.1.3-第六讲视频3
- 15.1.4-第六讲视频
- 15.2.1-第七讲视频1
- 15.2.2-第七讲视频2
- 15.2.3-第七讲视频3
- 15.2.4-第七讲视频
- 15.2.5-第七讲视频5
高等数学(一)的相关介绍
主教材 高等数学(第五版 上册) ISBN: 978-7-04-010820-0 主编: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教材 高等数学(第五版 下册) ISBN: 978-7-04-010821-7 主编: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辅助教材 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上) ISBN: 978-7-5606-1889-0 主编: 王金金 李广民 于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辅助教材 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下) ISBN: 978-7-5606-1889-0 主编: 王金金 李广民 于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辅助教材 高等数学(上) 导教 导学 导考 ISBN: 978-7-5612-2144-0 主编: 孙法国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辅助教材 高等数学(下) 导教 导学 导考 ISBN: 7-5612-2144-4 主编: 孙法国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就是将简单的微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深入的代数学、几何学、以及他们之间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今天,本站推荐的这部高等数学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和辛勤付出,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已形成品牌,学生的高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屡获殊荣,教师的省、校级讲课比赛成绩裴然。达到了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培养理性思维、启迪创新意识的目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已具有成熟的管理模式、配套的教学辅导制度。
作为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和计算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等数学中包括微积分和立体解析几何,级数和常微分方程。其中尤以微积分的内容最为系统且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微积分的创建工作,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完成的[只是他们创建的微积分的理论基础不够严谨]。(当然在他们之前就已有微积分的应用,但不够系统)
高等数学有两个特点:1.等价代换。在极限类的计算里,常等价代换一些因子(这在量的计算中是不可理解的),但极限是阶的计算。2.如果原函数形式使计算很困难,可使用原函数的积分或微分形式,这是化简计算的思想。这三个函数之间的关系就是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