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猜你喜欢
- 视频介绍
- 分集列表
- 视频下载
谈到生物学或化学大家或许耳熟能详,但是对于生物化学了解的就不是很多了。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例如18世纪80年代,A.-L.拉瓦锡证明呼吸与燃烧一样是氧化作用,几乎同时科学家又发现光合作用本质上是动物呼吸的逆过程。又如1828年F.沃勒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只能靠生物产生的观点,给“生机论”以重大打击。1860年L.巴斯德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但他认为必需有活的酵母才能引起发酵。1897年毕希纳兄弟发现酵母的无细胞抽提液可进行发酵,证明没有活细胞也可进行如发酵这样复杂的生命活动,终于推翻了“生机论”。
除了水和无机盐之外,活细胞的有机物主要由碳原子与氢、氧、氮、磷、硫等结合组成,分为大分子和小分子两大类。前者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以结合状态存在的脂质;后者有维生素、激素、各种代谢中间物以及合成生物大分子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和甘油等。在不同的生物中,还有各种次生代谢物,如萜类、生物碱、毒素、抗生素等。
虽然对生物体组成的鉴定是生物化学发展初期的特点,但直到今天,新物质仍不断在发现。如陆续发现的干扰素、环核苷一磷酸、钙调蛋白、粘连蛋白、外源凝集素等,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有的简单的分子,如作为代谢调节物的果糖-2,6-二磷酸是1980年才发现的。另一方面,早已熟知的化合物也会发现新的功能,20世纪初发现的肉碱,50年代才知道是一种生长因子,而到60年代又了解到是生物氧化的一种载体。多年来被认为是分解产物的腐胺和尸胺,与精胺、亚精胺等多胺被发现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调节,对DNA超螺旋起稳定作用以及调节细胞分化等。
新陈代谢由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组成。前者是生物体从环境中取得物质,转化为体内新的物质的过程,也叫同化作用;后者是生物体内的原有物质转化为环境中的物质,也叫异化作用。同化和异化的过程都由一系列中间步骤组成。中间代谢就是研究其中的化学途径的。如糖元、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化是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分解成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然后再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生成二氧化碳。
在物质代谢的过程中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生物体内机械能、化学能、热能以及光、电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变化称为能量代谢,此过程中ATP起着中心的作用。新陈代谢是在生物体的调节控制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的。这种调控有3种途径:①通过代谢物的诱导或阻遏作用控制酶的合成。这是在转录水平的调控,如乳糖诱导乳糖操纵子合成有关的酶;②通过激素与靶细胞的作用,引发一系列生化过程,如环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酰化反应对糖代谢的调控;③效应物通过别构效应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如终点产物对代谢途径第一个酶的反馈抑制。生物体内绝大多数调节过程是通过别构效应实现的。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生物学中一些看来与生物化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分类学和生态学,甚至在探讨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环境保护等社会性问题时都需要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加以考虑和研究。此外,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将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展示在物理学面前,产生了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从而丰富了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是在医学、农业、某些工业和国防部门的生产实践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反过来,它又促进了这些部门生产实践的发展。
- 01.糖类1
- 02.糖类2
- 03.糖类3
- 04.糖类4
- 05.脂类1
- 06.脂类2
- 07.氨基酸与蛋白质1
- 08.氨基酸与蛋白质2
- 09.氨基酸与蛋白质3
- 10.氨基酸与蛋白质4
- 11.氨基酸与蛋白质5
- 12.氨基酸与蛋白质6
- 13.氨基酸与蛋白质7
- 14.氨基酸与蛋白质8
- 15.氨基酸与蛋白质9
- 16.氨基酸与蛋白质10
- 17.氨基酸与蛋白质11
- 18.氨基酸与蛋白质12
- 19.氨基酸与蛋白质13
- 20.氨基酸与蛋白质14
- 21.氨基酸与蛋白质15
- 22.氨基酸与蛋白质16
- 23.氨基酸与蛋白质17
- 24.氨基酸与蛋白质18
- 25.氨基酸与蛋白质19
- 26.氨基酸与蛋白质20
- 27.氨基酸与蛋白质21
- 28.氨基酸与蛋白质22
- 29.氨基酸与蛋白质23
- 30.氨基酸与蛋白质24
- 31.酶学1
- 32.酶学2
- 33.酶学3
- 34.酶学4
- 35.酶学5
- 36.酶学6
- 37.酶学7
- 38.酶学8
- 39.酶学9
- 40.核酸化学1
- 41.核酸化学2
- 42.核酸化学3
- 43.核酸化学4
- 44.核酸化学5
- 45.核酸化学6
- 46.维生素1
- 47.维生素2
- 48.代谢总论1
- 49.代谢总论2
- 50.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
- 51.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2
- 52.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3
- 53.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4
- 54.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5
- 55.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6
- 56.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7
- 57.糖代谢1
- 58.糖代谢2
- 59.糖代谢3
- 60.糖代谢4
- 61.糖代谢5
- 62.糖代谢6
- 63.糖代谢7
- 64.糖代谢8
- 65.糖代谢9
- 66.糖代谢10
- 67.糖代谢11
- 68.糖代谢12
- 69.脂类代谢1
- 70.脂类代谢2
- 71.脂类代谢3
- 72.脂类代谢4
- 73.脂类代谢5
- 74.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1
- 75.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2
- 76.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3
- 77.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4
- 78.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5
- 79.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1
- 80.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
- 81.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3
- 82.DNA合成1
- 83.DNA合成2
- 84.DNA合成3
- 85.RNA合成1
- 86.RNA合成2
- 01.糖类1
- 02.糖类2
- 03.糖类3
- 04.糖类4
- 05.脂类1
- 06.脂类2
- 07.氨基酸与蛋白质1
- 08.氨基酸与蛋白质2
- 09.氨基酸与蛋白质3
- 10.氨基酸与蛋白质4
- 11.氨基酸与蛋白质5
- 12.氨基酸与蛋白质6
- 13.氨基酸与蛋白质7
- 14.氨基酸与蛋白质8
- 15.氨基酸与蛋白质9
- 16.氨基酸与蛋白质10
- 17.氨基酸与蛋白质11
- 18.氨基酸与蛋白质12
- 19.氨基酸与蛋白质13
- 20.氨基酸与蛋白质14
- 21.氨基酸与蛋白质15
- 22.氨基酸与蛋白质16
- 23.氨基酸与蛋白质17
- 24.氨基酸与蛋白质18
- 25.氨基酸与蛋白质19
- 26.氨基酸与蛋白质20
- 27.氨基酸与蛋白质21
- 28.氨基酸与蛋白质22
- 29.氨基酸与蛋白质23
- 30.氨基酸与蛋白质24
- 31.酶学1
- 32.酶学2
- 33.酶学3
- 34.酶学4
- 35.酶学5
- 36.酶学6
- 37.酶学7
- 38.酶学8
- 39.酶学9
- 40.核酸化学1
- 41.核酸化学2
- 42.核酸化学3
- 43.核酸化学4
- 44.核酸化学5
- 45.核酸化学6
- 46.维生素1
- 47.维生素2
- 48.代谢总论1
- 49.代谢总论2
- 50.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
- 51.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2
- 52.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3
- 53.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4
- 54.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5
- 55.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6
- 56.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7
- 57.糖代谢1
- 58.糖代谢2
- 59.糖代谢3
- 60.糖代谢4
- 61.糖代谢5
- 62.糖代谢6
- 63.糖代谢7
- 64.糖代谢8
- 65.糖代谢9
- 66.糖代谢10
- 67.糖代谢11
- 68.糖代谢12
- 69.脂类代谢1
- 70.脂类代谢2
- 71.脂类代谢3
- 72.脂类代谢4
- 73.脂类代谢5
- 74.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1
- 75.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2
- 76.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3
- 77.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4
- 78.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5
- 79.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1
- 80.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
- 81.核酸降解和核苷酸代谢3
- 82.DNA合成1
- 83.DNA合成2
- 84.DNA合成3
- 85.RNA合成1
- 86.RNA合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