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地产救市到底该救谁:海外的经验和教训.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海外地产泡沫破裂后均经历了资产价格下行→房企&居民缩表→银行 坏账→中央政府救市应对,但由于政策、宏观环境的差异,各经济体中 兜底地产下行风险的主体(居民、房企、金融机构)不尽相同,这也意 味着各国政府救市地产需要明确承担风险的主体,“对症下药”才能以 较小代价出清。我们选取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回溯其地产救市历史 经验,以供当下国内地产政策启发。 美国:居民出清快,两房兜底,政府救两房对症下药。其背后的原因一 是居民部门存在低成本断供违约的选项,能够快速出清;二是按揭贷款 证券化有效隔离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两房机构成为最终“兜底”风 险的部门;三是政府救市主力投入在两房,对症下药解决风险。 日本:银企绑定,居民承压,政府主要救银行且出手晚。我们认为日本 地产救市不力的原因有二:一是银行与房企资产绑定,难以事前出清, 破产后对市场危害较大;二是居民房产出清道德门槛相对较高,加之政 府直接救助有限,房产贬值长期侵蚀资产负债表,居民是实质上的风险 承担者。 西班牙:坏账银行模式,政府小资金撬动大杠杆,居民及银行一起救。 “SAREB”坏账银行的成立是银行危机化解的关键:以较
本文档仅能预览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