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1-现代控制科学的内涵
- 1.1.2-控制理论的发展状况
- 1.1.3-控制理论的发展状况
- 1.1.4-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体系
- 2.1.1-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
- 2.1.2-状态空间描述的基本概念
- 2.1.3-状态空间描述的动态方程
- 2.1.4-状态空间描述的动态方程
- 2.1.5-动态方程的线性化与线性变换
- 2.1.6-动态方程的线性化与线性变换
- 3.1.1-具体物理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
- 3.1.2-具体物理系统动态方程的建立
- 3.2.1-基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动态方程
- 3.2.2-基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动态方程
- 3.3.1-系统动态方程典型形式的建立
- 3.3.2-系统动态方程典型形式的建立
- 3.3.3-系统动态方程典型形式的建立
- 4.1.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
- 4.1.2-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
- 4.1.3-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I
- 4.1.4-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I
- 4.1.5-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II
- 4.1.6-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III
- 4.2.1-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方程及其解
- 4.2.2-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方程及其解
- 5.1.1-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
- 5.1.2-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
- 5.1.3-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
- 5.1.4-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I
- 5.1.5-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I
- 5.1.6-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II
- 5.2.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判据I
- 5.2.2-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判据I
- 5.2.3-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判据II
- 5.2.4-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判据II
- 6.1.1-凯莱-哈密尔顿定理
- 6.1.2-凯莱-哈密尔顿定理
- 6.2.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 6.2.2-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控性
- 6.3.1-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 6.3.2-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
- 6.4.1-对偶原理
- 6.4.2-对偶原理
- 6.5.1-线性定常系统的规范形结构分解
- 6.5.2-线性定常系统的规范形结构分解
- 7.1.1-反馈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7.1.2-反馈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7.1.3-反馈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7.2.1-单输入系统的状态反馈
- 7.2.2-单输入系统的状态反馈
- 7.2.3-状态反馈系统的稳态特性
- 7.2.4-状态反馈系统的稳态特性
- 7.3.1-全维状态观测器
- 7.3.2-全维状态观测器
- 7.3.3-分离定理
- 8.1.1-最优控制概述
- 8.1.2-最优控制概述
- 8.2.1-无约束条件泛函(性能指标)极值
- 8.2.2-无约束条件泛函(性能指标)极值
- 8.2.3-无约束条件泛函(性能指标)极值
- 8.3.1-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性能指标)极值
- 8.3.2-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性能指标)极值
- 8.4.1-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
- 8.4.2-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
- 8.4.3-变分法求解最优控制
- 9.1.1-连续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 9.1.2-连续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 9.1.3-离散系统的极小值原理
- 9.2.1-最优性原理
- 9.2.2-最优性原理
- 9.2.3-最优性原理
- 9.2.4-求解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 9.2.5-求解连续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 9.2.6-求解连续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 10.1.1-线性连续系统状态调节问题
- 10.1.2-线性连续系统状态调节问题
- 10.1.3-无限时间的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调节器问题
- 10.2.1-线性连续系统输出调节器问题
- 10.3.1-线性连续系统输出跟踪器问题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相关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的这部现代控制理论视频教程为大家介绍了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主要方法,内容包括线性控制系统、最优控制等内容。想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不妨来外唐网观看一下。
现代控制理论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