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外唐网 > 分析资讯 > 

迈点研究院:2025年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

时间:2025-09-24  来源:www.WaiTang.com  作者:外唐智库  来源:  查看:15  

江苏县域经济体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蕴含深厚的文旅融合发展潜能。其资源禀赋优势显著:古镇水乡与运河脉络共同勾勒出鲜明的江南文化图景,湖沼湿地同田园乡村有机融合,构筑了层次丰富、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加之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优越区位和全国百强县雄厚的经济支撑,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告基于迈点研究院“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数据,系统分析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维度表现、核心优势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共同书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璀璨文旅篇章。

一、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1、  整体竞争力表现

近期,迈点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100强榜单”,江苏省有8个县域入榜,分别为溧阳市、张家港市、宜兴市、昆山市、句容市、太仓市、高邮市、泗洪县。从“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30强榜单”来看,30强县市全国排名均位于前500,实力强劲。

从省内整体表现来看,形成了“头部引领、中部坚实、尾部追赶”的发展梯队。其中溧阳市、张家港市、宜兴市、昆山市稳居全国第一阵营,不仅是江苏省的标杆,更是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的典范;句容市、太仓市、高邮市、泗洪县、如皋市等是江苏省县域文旅的中坚力量,发展潜力巨大;沛县、新沂市、泰兴市等仍具有独特优势和提升空间。

以溧阳市、张家港市、宜兴市为例:溧阳市以“生态创新”为特色,坚持“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纽带,构建“三山两湖一团城”全域旅游空间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全景全时全龄”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张家港市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长江生态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探索出“一心两翼,多点融合”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双山岛、张家港湾、香山、常阴沙、永联小镇等江边美景,共同构筑了张家港独特的长江文化生态旅游带。

宜兴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兴紫砂、宜帮菜、阳羡茶等IP持续出圈,带动陶文化、茶文化、美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同时,窑湖小镇等一批新的热门景点和场景不断涌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深度体验。

 1.jpg

2、  核心资源基础

1)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家底”

水乡古镇(如周庄、同里)集中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典园林、古运河等物质遗产,以及昆曲、苏绣、紫砂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徐霞客、郑板桥等名人故事,以及秦淮灯会等独特民俗,共同构成了内容多元的历史文化谱系。

2)自然生态资源:秀美多样的“绿水青山”

自然资源以“水”为魂,拥有太湖、洪泽湖等大型湖泊及长江岸线。黄海湿地(如大丰麋鹿保护区)和溱湖等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宝库。苏南丘陵竹海(宜兴、溧阳)与苏北山地(连云港云台山)提供了地形反差,而兴化千垛菜花、高淳国际慢城等特色田园则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

3)产业特色资源:特色鲜明的“产旅融合”基础

涵盖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高邮咸鸭蛋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及宜兴紫砂、苏州刺绣、丹阳眼镜等特色手工业。这些产业本身具备参观、体验和消费的价值,为旅游延伸提供了实体内容。

4)区位与经济基础:得天独厚的“发展保障”

江苏县域地处长三角核心区,高铁和高速网络发达,毗邻主要客源城市。其县域经济实力强劲(如昆山、江阴等全国百强县),地方政府具备对文旅基础设施进行投入的财政能力。

3、  榜单细分维度分析

根据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在经济实力、增长潜力、产业融合、绿色水平和媒体传播五个细分维度均有一定表现,其中,产业融合与媒体传播维度与全国平均值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具体情况如下:

1)经济实力指数

江苏省TOP10县域的经济实力指数为21.89,全国县域TOP200平均值为22.06,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76%。这一数据反映出江苏省县域庞大的经济总量与文旅消费的转化效率之间存在不平衡,当前业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门票经济和观光流量,未能充分延展消费链条,从而将巨大的游客规模有效转化为更高水平的产业收益。

2)增长潜力指数

江苏省TOP10 县域的增长潜力指数为18.31,全国TOP200平均值为18.39,较全国水平低0.46%。这一数据表明江苏省县域强劲的经济实力并未完全转化为对文旅新动能的前瞻性投入与高质量业态的培育,景区体系存在“数量多而顶级名片少”的结构性问题,使其发展潜力稍显不足。

3)产业融合指数

江苏省TOP10县域的产业融合指数为18.75,全国TOP200平均值为18.55,优势为1.09%。江苏省县域将文化资源“软实力”与发达经济的基础设施“硬实力”进行了高效整合。一方面,其拥有的大量国家级非遗、文旅消费集聚区及旅游休闲街区等高端文化品牌,得到了有效活化利用,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彰显了“以文塑旅”的深度;另一方面,密集的高铁网络、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成了强大的硬件支撑体系,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便捷性和丰富性,实现了“以旅彰文”的广度。

4)绿色水平指数

江苏省TOP10县域的绿色水平指数为7.9,全国TOP200平均值为7.9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2%。这一差距表明江苏县域高度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张力。这些经济强县历经数十年的集约发展,城镇和工业用地占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生态空间。

5)媒体传播指数

江苏省TOP10县域的媒体传播指数为7.23,全国TOP200平均值为 7.15,优势为1.06%,这主要得益于其将深厚的文旅资源底蕴有效转化为线上传播内容的能力。这些县域凭借独特的古镇水乡、非遗体验和精致园林等优质素材,在抖音等平台形成了持续的内容产出;同时,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成熟的文旅市场也支撑了在行业媒体等渠道的品牌曝光度,实现了线上声量的有效积累。

 2.jpg

总体来看,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在产业融合和媒体传播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绿色水平的优势相对薄弱,未来需在这三个维度上持续发力,比如着力提升消费能级、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品牌等,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优势与挑战

1、优势分析

1)资源多元复合,易于打造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核心优势不在于单一资源的突出,而在于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的高效组合。水乡古镇、非遗技艺、湖泊湿地、田园景观在空间上交错分布,使得开发“文化+生态”、“观光+度假”、“研学+休闲”等多主题、沉浸式旅游产品成为可能,能满足游客一站式的复合需求,易于形成强大的目的地吸引力。

2)市场腹地广阔,客源转化效率高

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优越区位,转化为极高的市场接近性。以上海、南京、苏锡常为核心的高消费力客源市场,可通过1-2小时高铁圈便捷抵达。这一优势精准匹配了当下周边游、周末游的主流趋势,保证了稳定的客流基数和高消费潜力,极大降低了客源引流成本。

3)产旅融合深入,体验独特且消费链长

超越传统观光,“以产促旅”模式成熟是关键优势。游客不仅能品尝美食、购买特产,更能深入工坊、田园体验制作过程,将旅游消费嵌入产业链条。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了参与度与满意度,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有效推动了消费升级,形成了旅游与产业互促的良性循环。

4)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品质与体验感强

强大的县域经济实力,落地为高标准的硬件保障优势。无论是在高铁通达性、住宿接待能力,还是在智慧旅游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均能进行前瞻性投入。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高品质的旅行体验,构成了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基础性竞争优势。

2、挑战分析

1)资源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

许多县域主打资源相似,均以“水乡”、“古镇”、“生态”为核心卖点,极易导致产品业态单一和同质化竞争。例如,苏南多个水乡古镇面临形象雷同的困扰;苏中、苏北部分地区文旅开发模式模仿苏南,缺乏独特辨识度。这种内部竞争不仅分散了市场注意力,也难以形成合力,导致部分资源禀赋稍弱的县域容易被遮蔽,陷入“有资源、无品牌”的困境,难以吸引远程过夜游客。

2)产品供给传统,创新转化能力待提升

尽管资源丰厚,但不少地区的开发仍停留在观光门票经济阶段,对文化IP的深度挖掘、创意设计和现代化表达不足。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手段单一,沉浸式、互动式体验项目偏少;二次消费产品开发滞后,文创商品缺乏新意。数字化转型程度不均,智慧化体验、新媒体营销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存在差距。整体产品供给与市场期待的高品质、个性化、深度体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3)专业人才短缺,长效运营机制不足

文旅融合亟需既懂文化内涵又精通市场运营、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普遍向大城市聚集,导致县域层面面临严重的人才瓶颈。这直接影响了项目的策划水准、运营效率和营销创新能力。许多项目前期投资巨大,但后期缺乏专业的精细化运营和持续的内容更新能力,导致活力难以维持,品牌效应无法持续放大,影响了文旅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建议

1、推动产品体验升级,深化产业融合维度

推动文旅产品从观光向沉浸式、体验式、生活化全面转型。一是深度沉浸化:利用AR/VR、数字孪生等技术复活历史场景,打造基于本地故事的实景演艺、剧本杀街区、主题沉浸展,让文化“可感可知”。二是体验生活化:推出更多“像当地人一样生活”的深度游产品,如运河人家的晨昏日常、渔民的捕鱼作业体验。三是产旅深度融合:跳出“旅游+”传统思维,构建“+旅游”新格局,引导特色工业、农业、商业园区开辟观光通道和体验环节,开发高品质的研学旅行课程,打造可观摩、可体验、可消费的“产旅共同体”。

2、强化数字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文旅生态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提升体验、优化管理、精准营销的核心抓手。一是建设县域文旅“智慧大脑”:整合交通、公安、市监等数据,实现全县文旅资源的实时监测、客流预警、智能调度和应急管理“一网统管”。二是提升游客全程智慧体验:开发全域导览小程序,提供一键智慧导航、预约、导览、支付、分享功能,并利用大数据为游客精准推送个性化线路和产品。三是创新数字营销与传播:鼓励创作短视频、直播、文旅数字藏品等新媒介内容,与头部平台合作打造线上传播事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的闭环。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人才是破解运营短板的关键。建议一是实施“本土人才赋能计划”,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文旅策划、运营、营销、非遗活化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并加强对本地民宿主人、非遗传承人、导游的专业化培训。二是设立“文旅专家智库”,柔性引进高端规划、运营、艺术领域专家,为项目提供咨询、把脉定向。三是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吸引优秀文旅运营管理人才、青年创客(如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返乡入乡创业,为其提供项目对接、政策补贴和孵化平台,为县域文旅注入新理念、新活力。

四、总结与展望

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已形成“头部引领、梯队协同”的良好格局,产业基础扎实,资源禀赋优势显著,尤其在文化赋能、产业融合与数字传播方面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对标全国顶尖水平,仍面临消费转化效率有待提升、高质量业态供给不足、绿色发展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

展望未来,江苏县域文旅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路径,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一方面,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红利,深化跨区域协作,推动文旅产品向沉浸式、体验式升级,持续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IP和精品线路;另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引育与长效运营机制建设,推动文旅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全面转型。通过系统谋划、创新驱动,江苏县域有望率先探索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文旅动能。

五、榜单数据说明

2025年江苏省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报告数据来源于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根据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监测系统”County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Monitoring System(CTDIMS)监测的1869家县域数据汇总统计而成。具体说明:

1.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说明

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主要由“经济实力指数”、“增长潜力指数”、“产业融合指数”、“绿色水平指数”、“媒体传播指数”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用以反映过去一年全国县域城市在文旅融合方面的价值量化指标,可为全国县域经济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监测对象:1869个县域

计算公式:CTDI=a*ESI+b*GPI+c*ICI+d*GLI+e*MLI

注:CTDI,指某个县域的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a、b、c、d、e,指系统中的加权系数;ESI(Economic Strength Index),指经济实力指数;GPI(Growth Potential Index),指增长潜力指数;ICI(Industry Convergence Index),指产业融合指数;GLI(Green Level Index),指绿色水平指数;MLI(Media Level Index),指媒体传播指数。

注意:企业或个人可参照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数据对县域发展进行监测和预测,但迈点研究院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指数(CTDI)不能与其县域发展完全等同。

一、经济实力指数:

1、文旅收入: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总收入占 GDP 比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等。

2、文旅消费:接待游客总人数、接待游客与常住人口比值、人均旅游消费等。

二、增长潜力指数:

1、旅游业态:酒店、客栈、民宿、旅馆、农家乐数量;AAAA 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旅行社数量;旅游从业人口占地方就业人口比重等。

2、旅游投入:旅游投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是否有全域旅游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等。

三、产业融合指数:

1、文化产业: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数量、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入选项目名单数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数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数量等。

2、文化设施:博物馆数量、文化馆数量、科技馆数量、公共图书馆数量、影(剧)院数量、文化站数量等。

3、交通设施:高铁站点数量、机场距离、公路里程与县域面积比等。

四、绿色水平指数:

1、旅游环境:所在县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等。

2、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等。

五、媒体传播指数:

1、主流媒体:全国及地方官方主流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

2、大众媒体:社会化大众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腾讯、新浪、搜狐、网易、抖音、小红书等。

3、行业媒体:旅游、财经媒体报道中与品牌关键词相关的正面新闻数量,如中国旅游报、迈点网、第一财经日报等。

2.统计时间:2024年1月1日-2025年5月31日

3.监测范围:全国大陆地区1869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