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开源证券:银行行业深度报告:破解利润调节器,从拨备论证大行盈利确定性价值.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下,商业银行拨备或仍有调降空间
我国于2011年正式建立动态贷款损失准备调整制度,2018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将减值损失计提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修订为“预期损失法”,上述均体现了监管前瞻性计提拨备的要求。2012年起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调整,GDP增速自2000年来首次滑落至8%以下,商业银行营收增长同步承压,期间银行股估值逻辑经历了盈利驱动估值分化—风险扩散后估值收敛—红利推动估值提升的演变。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虽有所抬升,但对公业务风险较前期大幅缓解,不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仍处高位,这与经济放缓时期银行可适当少提拨备的经营思路相背。逆周期拨备动态调整机制作为稳增长政策的组成部分,未来或仍有发力空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等指标存在下调及差异化监管可能。上市银行2024年拨备覆盖率总体下降,但大小行分化明显:国有行拨备覆盖率降幅有限,贷款减值损失却同比减少;部分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调,但新增拨备计提同比超50%。故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并不意味会形成盈利贡献,通过拨备释放利润的能力亦不仅取决于拨备绝对水平的高低。
国有行具有较强的拨备释
加载中...
本文档仅能预览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