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36Kr-连锁零售便利品牌专题研究_20191210.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千店千面”的终极模式带动经营模式不断迭代,渠道和控店相结合是便利店发展方向。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中,超市百货形态与便利店相互夹杂,业态重叠度高。尤其在以京东、苏宁、天猫分别发展三四线城市的零售业态后,京东便利店、苏宁零售云、天猫小店和阿里零售通逐渐渗透至下沉市场。
拥有1000种以下SKU的百货形态传统夫妻店逐渐被同化至便利店的讨论范畴内,主流城市由于日系便利店先入为主的早期教育,便利店密度网越来越大,与超市百货形态并存,呈层状分布。
区域化呈现规模化效应,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门店品牌数量多,差异化相对较小,门店运营策略和辐射人群画像决定单店销售额。其中,上海、北京、广东、台湾地区渗透率极高,核心商圈或大流量社区地带便利店品牌在5~10个,门店数量保持在10~25个,单店销售额范围在5,000~20,000元。
一线城市人流密集商圈多,社区门店流水高;日系便利店早期教育成效高
现如今,在台湾、上海和北京,便利店的城市密度逐渐扩大,城市之间的便利店品牌颗粒度高,日系便利店集中地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以高毛利的快餐鲜食和树立自有品牌为突破口。主要原因在于快餐鲜食商品的单品盈利
加载中...
本文档仅能预览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