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光大证券:银行业:流动性观察第71期-如何看待央行缩表近万亿?.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主要观点报表拆解:7月降准置换MLF和再贷款、再贴现到期,是造成央行缩表的主要原因。7月份央行缩表近万亿,主要是由于央行在降准释放1万亿资金同时,通过缩减OMO+MLF操作(3600亿)、再贷款和再贴现退出(预计超过5000亿)进行平衡,而缴税和政府债券发行对超储额外消耗了4395亿。最终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负债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政府存款”同时下降近万亿。央行缩表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收紧。从报表属性看,一般而言,在央行采取降准措施后,流动性较为宽松,此时央行往往会暂停或缩量投放OMO和MLF,加之缴税、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影响,在降准并不改变“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总量(仅仅改变结构)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缩表。但这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并非转为收紧,相反处于较为宽松状态。从近10年实践来看,有两段时期央行缩表较为显著,即2015-2016年Q1、2018年4月-2019年Q1,期间央行先后降准4-5次,缩表规模在1.1-1.2万亿。可以看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单月波动超过万亿时期,一般为央行采取降准措施后,流动性投放工具大幅缩量所致,此时
加载中...
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