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点研究院:沪上食韵,人业相彰-2025上海餐饮业人力供需报告
上海这座百年商埠的璀璨明珠之上,其餐饮业人力市场正在呈现出供需两端的激烈博弈——究竟是人才资源竞相"激战",还是岗位需求持续"发牌"?最佳东方依托权威数据监测体系,系统梳理出上海餐饮业人力市场的动态图谱与核心趋势,现以专业视角深度解码这一领域的供需格局演变、结构性矛盾及发展机遇。本报告旨在为行业决策者提供科学研判依据,助力把握人力资本配置的黄金窗口期。
1 上海餐饮业人力供需情况如何?
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引擎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济始终保持强劲韧性,餐饮产业更是其闪耀的"城市名片"。餐饮业呈现"金字塔式"立体发展:顶端米其林与黑珍珠餐厅勾勒精致美食版图,中端本土创新品牌与首店经济形成消费磁场,基层社区食堂与夜市经济筑牢民生根基,形成"国际范+烟火气"的独特生态。面对人才供需在技能匹配、区域分布、岗位升级上的错位,上海正通过"海聚英才"计划、餐饮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等举措,构建"人才-产业"共生生态,以人才高质量发展支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025年上海餐饮人才市场呈现"量稳质升"特征,企业招聘策略转向"精准补强",招聘整体稳定,人力需求理性化。人才紧缺指数TSI数值波动范围小于1,显示求职整体高于招聘。新增招聘岗位同比下降,企业普遍采取精益化人才战略,推行"一岗多能"制,如要求餐饮经理兼具会员系统运营能力。而相对于企业需求市场,人才求职异常活跃,人才供给较往年更为充足。人才跳槽周期延长,从业者平均在职时长增加,从业者通过私厨上门、美食博主等渠道增加收入缓冲,呈现"防御性就业"特征。 2 上海餐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如何?
01 企业需求有哪些?
上海以“舌尖经济”点燃消费引擎,以餐饮产业带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企业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岗位需求分层明显。基础岗位如服务员、后厨切配、传菜员等需求量大;技术岗位如咖啡师、调酒师、高级厨师等需技术加持,食品安全管理员等需健康证基础认证;管理岗位如连锁餐饮店长、区域经理等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要求兼具数字化运营与团队管理能力。第二,人才需求总量结构性调整。受消费降级影响,导致高端服务、宴会统筹等岗位需求萎缩;连锁化率提升,头部品牌加速扩张,带动服务员、后厨切配等基础岗位需求增长;餐饮连锁化依赖数字化降本增效,推动AI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岗位能力需求增长。第三,核心能力向“战略+技术+资源整合”升级。战略执行:需具备门店选址评估、业态组合设计能力;数智化运营:掌握会员系统搭建、私域流量转化技能;资源整合:要求整合景区、旅游、零售等跨界资源。2025年上海餐饮业热门需求岗位呈现出一线服务岗主导、后厨岗位需求突出的特点,体现了上海餐饮市场在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综合需求。
02 招聘效能如何?
基础服务岗位:服务员等门槛低、需求大,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求职者;技术岗位:厨师等依赖专业技能,餐饮市场持续发展,对这类人才需求稳定,故投递者较多;管理岗位:餐厅经理等虽要求高,但职业发展空间大、待遇较好,对有经验者吸引力强,也导致简历投递量上升。第一,上海餐饮市场对基础服务人员的需求极大,与上海庞大的餐饮消费市场和众多的餐饮门店有关,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来维持日常运营,由于求职者众多,可以更严格地筛选人才,选拔出更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第二,厨房管理师、餐饮业职业经理人等,这些岗位需要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餐饮企业在扩张和优化管理过程中,对于人才短缺的岗位,企业可以加强人才储备,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或者提高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03 哪些职位投递活跃?
相对于企业需求度较高的职位,求职者自发投递活跃的职位有:店长岗位、餐饮总监吸引众多求职者,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地位和发展空间,岗位的综合性要求较高、竞争激烈;服务员岗位求职活跃度处于较高水平,作为基础岗位,需求量大,且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初入行业或寻求基础工作机会的求职者;厨师、楼面服务等,厨师是餐饮行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其专业技能直接影响菜品质量和餐厅口碑,因此一直有稳定的求职需求。楼面服务和厨师长作为餐厅不同餐饮类型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希望在特定餐饮领域深入发展的求职者具有吸引力。
3 上海餐饮业人才求职情况如何?
01 上海餐饮业人才画像如何?
年龄占比:18-30岁占比超过40%,此年龄段人才较为集中,是行业内的中坚力量之一,能够快速适应餐饮行业快速变化的工作节奏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31-35岁与26-30岁年龄段相近,上海餐饮业拥有较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人才。学历:大专、本科占比接近60%,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提升餐饮的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专业:餐饮管理和厨师/烹饪类占比超过60%,学历、经验、技能要求等专业性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工作年限:除了5年以下的,5-10年(不包括10年)与10-20年(不包括20年)占比较高,是上海餐饮业的中坚力量,显示出行业中有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地区来源:本地与跨城市流动比例:上海本地求职者占比接近30%,跨城市求职者占比超过70%。综上所述,上海餐饮业人才呈现出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专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地区来源多元化等特点。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上海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有助于推动上海餐饮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02 薪资是否满足期望?
上海餐饮业厅面一线服务人员、厅面中层管理岗、后厨一线岗、厨师管理岗和店长级薪酬区间占比最高的分别为5000-5999元、6000-7999元、6000-7000元、12000-14999元和17000-23999元。如何针对餐饮从业人员特点制定高效激励方案,成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企业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餐饮企业的薪酬结构主要是由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奖金、业绩提成构成,绩效工资主要与餐饮店业绩挂钩;浮动工资主要从业务能力、成本控制、日常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考核;奖金与每季度新增客户数挂钩;业绩提成超出目标业绩的部分可以获得阶梯式的提成;其他奖金包括工龄工资、全勤奖、年终奖等。因此,将新型激励机制引入到企业中,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员工积极性。
03 人才流动趋势如何?
上海餐饮市场丰富多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人才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之间的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员工为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更高的薪酬待遇和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会选择跳槽;另一方面,餐饮企业也在不断挖掘和引进优秀人才,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上海餐饮业人才流动较为活跃,厅面一线服务岗、厅面中层管理岗、后厨一线岗、厨师管理岗和店长级平均跳槽年限分别为1.35年、2.78年、1.67年、3.65年和4.89年,因此需要企业积极做好人才储备。员工频繁跳槽会导致企业培训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储备机制,提前做好人才规划和招聘工作,以应对人才流失带来的岗位空缺。
4 上海餐饮业人力供需发展趋向
随着《上海市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条例》的深入实施,具备"海派服务基因+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市场竞争焦点。第一,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催生新岗位。主题餐厅、私人定制餐饮等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更多具有创意策划、主题设计等专业能力的人才;对高级服务员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基础服务,而是需具备外语能力(如英语、日语、韩语等)、跨文化沟通技巧、熟悉国际礼仪规范,这些岗位能够提升餐饮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餐饮体验的追求。第二,上海餐饮业可从高端酒店招聘高级人才,原因在于高端酒店人才具备标准化服务流程、外语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经验,与上海国际化、精细化餐饮需求高度契合,可快速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与品牌溢价,助力高端餐饮差异化竞争;其标准化管理能力和跨岗位协作经验能优化餐饮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第三,上海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师、厨政管理师、餐饮业职业经理人来制定战略规划、提升品牌形象、优化运营管理。市场上人才的供给相对充足,但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人才可供选择,但真正能够适应上海餐饮市场快速变化、带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厨政管理师仍然短缺,如银发经济餐饮:需掌握适老化菜品研发、健康数据管理等跨界技能;如海派文化活化:要求主厨团队兼具料理技术与本帮菜基因。餐饮企业应采取有效的人力资源应对策略和招聘渠道选择,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推动上海餐饮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